第91章 仇(3/3)

勋一般,非是常人所能立。”

韩说端起茶碗,意有所指问:“董卓本该下狱问罪论死,扬祖可知因何人之故,使得董卓得以延续性命?”

魏越皱眉:“来京路上,听人说董卓行贿十常侍,故才得免死罪。”

“呵呵,董卓是否行贿十常侍,此事真假老夫无从得知;老夫只知廷议时为董卓出言辩解者,乃袁隗也。”

北路军不愿意提前平定冀州黄巾军为后续饥民造反背锅,难道董卓就愿意?他也不愿意,可不愿意、更为威望的卢植都被处置了,就别说他一个董卓了。何况未来的事情也说不准,董卓就在朝廷的逼迫下与广宗黄巾军决战。不论他战胜、战败,都是要为朝廷的决断进行背锅。

除非他战胜冀州黄巾军后还能稳住入冬后缺粮的冀州饥民,那董卓就地位稳固,真正有功于国朝,自然今后仕途一片坦途。

残酷的现实是他吃了败仗,本人还差点战死。他的战败,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朝廷逼迫和撤编北路军建制。因为逼迫,董卓无法从容制定作战计划;也因为北路军建制被撤销,广宗周围的军队对新统帅董卓充满抵制情绪。

这种情况董卓能打胜仗才是奇怪的事情,为朝廷背锅下狱的董卓,本人自然不服气,就连其他人不会服气朝廷的处断。杀董卓,将没有将领会继续为朝廷背锅,且将士寒心;不杀的话,又无法安抚广宗周边的军队。

朝廷两难之下,士人领袖袁隗为董卓说了句公道话:董卓在凉州很有威望,杀了会绝凉州豪强报国之心,留着兴许有用。

见魏越一时不明白其中关窍,韩说指点道:“董卓担任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官,后袁隗征辟董卓为掾属,出为并州刺史,后转河东太守,再到升迁东中郎将,皆有袁隗之力。”

原来如此,魏越缓缓点着头,却冷笑道:“卢公、董卓二事朝廷处置不公,必生后患。”

难怪董卓硬着头皮要接住那颗热的烫手的东中郎将官印,不仅是皇帝、十常侍在施压,他的恩主袁氏也施压,他不得不去。一步步把董卓捧起来,又逼着把董卓狠狠摔下去……恐怕袁氏眼中董卓还是自家的‘故吏’,而侥幸保住性命的董卓,恐怕不会这么想。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