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指挥结构(2/3)
门前车水马龙,岂是魏越轻易就能见到的?
好在有预约,魏越持贴而入,在侧厅等候张温接见,这一等就到了正午。
年关临近,很多人要拜访张温提前恭贺新年,而魏越却不需要再这个节骨眼送贺礼……因为他跟张温是邻居,如今又都在军中有隶属关系,完全可以在年后去拜贺。
刚刚于宴席中送走来客的张温面色红润,说话间透着酒气:“扬祖,虎步营近况如何呀?”
见张温兴致很高,魏越自不会挑坏的说:“一切尚好,待两营辎重调回长安时,便可抽调精锐充入虎步营。”
张温听闻缓缓点着头,摸着大胡子,语气欣慰:“虎步营乃破羌军之胆,扬祖能保虎步营战力如旧,便是一功。不知,居庸侯处,如何做想。”
魏越神色为难,举着陶碗沉着片刻,小小饮一口陈皮熬煮,添了蜂蜜的茶水:“不瞒张公,破羌军今后如何编制尚不可知……这如何编制虎步营,也就成了难事。若张公有需求,我虎步营岂会落后于人?”
他话说的好听,仿佛虎步营会听张温的私人命令一样……张温造反用车骑将军印和虎符调兵,虎步营参与进来也情有可原,因为调兵程序合法,不合法的是持有将印、虎符的张温,是监管人员,和张温个人的操守问题;若听从张温私人命令,哪怕是成功平叛消弭灾祸,最好的结局也是功过相抵,因为程序不正义。
魏越也很想知道,张温究竟准备如何安排破羌军,破羌军能否转正,完全决定着虎步营的后续补充、训练计划。如果还是现在这种三千人的大营制度,那按着原来的兵员补充、训练就行了;如果采取主力军的编制来,那么虎步营满编时能有两千人就很了不起了。
破羌军转正后,如虎步营这类闯下名号的军队,战后会保留番号改为常备,兵力会压缩到编制的三分之一,成为地方营陵兵。若破羌军还是老样子,那虎步营很可能调离破羌军,充入主力部队。
六千降军,精锐的部分编为虎步营,另一个属于临时步兵营,连续大战以后,又抽调人手留守呼延部,故而这两个营已缺员过半,目前已开始合编,但还缺一部分兵力。
魏越、黄琬这里将自家能影响的军士剥离出军队,安置在北地以增强对部落的掌控力;张举、张纯也是如此行为,都抽调了破羌军中的自家部曲,结果导致当时出陈仓的破羌军步骑九营兵马,到现在只剩下六营、没了的三个营,其中过半阵亡,余下的都留在了北地。
作为偏路军的破羌军打出了正路军的战斗力,故而破羌军后续补充、扩建计划有变,到底怎么改编还需要全面的计较才能确定。破羌军此前的一军九营编制属于僵硬的编制,对于战局变化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唯一的好处就是军队的组织不会轻易崩解,在中军覆灭,或其他营覆灭后,相对独立的其他营不会受到太大干扰。
西路军、破羌军都是这样的三千人大营编制,这种僵硬的编制方式能有效对抗负面局势时,也会极大的限制主将的影响力。在主将,与实际领兵的军侯曲将之间,还隔着校佐两极军官。使得主将意志无法直接影响基层指挥官,这自然是一种限制主将的编制。
与破羌军不同,荡寇军、破虏军都是简化编制和指挥结构的决战型编制。这种编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中军司马权限极大,是仅次于主将的人物,相当于全军参谋长,类似于行军大总管,除了没有指挥权外,对军队的掌控力不在主将之下。
这类编制下,非常考验主将与军司马的合作能力,对司马的要求非常高,司马一职,要担负起联动全军的责任。这种编制下,军中在主将之下,只有常设长史、司马,司马负责行军、调整各曲状态,长史负责军中营务;这两个常设职务外,才是副将、偏将、裨将、校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