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刺杀前(2/3)

势’,所以休屠各部不得不来请罪,拓跋部即便有想法也不得不夹着尾巴。

最为耀眼的周慎部竟然丢弃器械不战而逃,这对各路军心士气的打击是很大的,也能鼓舞叛军、叛羌。使得原来的三七开的士气对比成了四六,彼此之间的差距由两倍有余,变成了一倍余,甚至会进一步拉到五五开……

魏越仰头看着昏黄帐顶,眨着眼睛:“且不管周慎是轻装突围,还是背水一战。眼前,务必解决休屠各部及拓跋氏,此事尘埃落定后,就回关中过冬。”

“扬祖,万一事有差池,大好局面又将生乱。朝廷问责是其一,将士疲敝无心征战才是忧虑所在呀,扬祖不可不察。”

“孟起兄放心就是,今日日落前,我必拿下拓跋氏一族首级。”

魏越说着起身:“小弟那里还在监视各营动向……待天明后,诸将校、各部大人见面聚餐时,我有意说出周慎部失利一事。示之以诚,方可邀其入彀。”

张举的眉毛皱了皱,还是忍不住叹息点头:“就随扬祖吧,扬祖求得是百年基业,愚兄虽无大志,但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魏越对此只是轻轻颔首,诛灭休屠各部、拓跋氏两件事中,他的压力和期望是很高的。

檀石槐当年分立鲜卑三大部,前文中大家都知道西部鲜卑大人是拓跋氏,中部鲜卑大人是慕容氏,可知道东部鲜卑大人?是宇文氏。原则上来说,檀石槐是大首领,檀石槐一族的血脉应该高于拓跋、慕容、宇文这三部族。

然而檀石槐创业大成却中年病逝,继位的儿子和连又是个没出息的,坐在大首领的位置上没有攒够威望偏偏就被汉军射死……结果就是三部鲜卑割据,都陷入了内乱,檀石槐的几个孙子,年龄上十分吃亏,自然这个家族发展速度比不上拓跋、慕容、宇文这三部族。

回到虎步营,此时已到四更,伙夫开始生火做饭。

经过一处军帐时,军帐有没收紧的隙缝,魏越驻步眯眼细看,可以看到帐中的军士并未安眠,都穿着衣袍盖着御寒斗篷,一个个在干草、皮子铺好的低矮床板上打着寒颤。

一个合格的野外军帐,遮风避雨是基本要求,如今在北地过冬还要有保暖要求。军帐终究应急用的,最合适的始终是土木建造的营房。

军队留在北地郡过冬,有时间建造营房;可北地郡贫瘠,全军所需的粮食、草料要从后方运输,一个破羌军就需要最少五万人在冬天里转运,这太伤民力、国力。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过冬的柴禾……军队扎营必然伐木,往往都是一座山、一座山的往空砍。

冬天避寒,可能破羌军周边二十里内的树木会被采伐一空。偏偏,或许是气候原因,北地这里树木并不密集,不似关中或其他地方那样有密集的平原、山地森林。

没有选择,再困难也要撤兵回关中过冬,眼前每多耽误一天,军队就多受一天的苦……怨气也就大一分。

魏越叹息一声,领着典韦回到自己的军帐。

他的军帐自然不会漏风,还是加厚的,帐中生者火塘,围绕火塘铺着木板、草束、毡毯和皮子,王凌正坐在火塘边烤火,手脚都贴近火塘取暖,抬头对进来的魏越道:“各营夜中有序无错,并无意外。倒是魏司马,又因何出营?”

“王功曹身为法曹衣冠不整,倒审问起魏某来了?”

反问一句,魏越坐到王凌身边,拿起身旁的纸笔,抽出一张白纸开始急书,全是行楷,王凌好奇之余,却也强忍着扭头去看火塘中烧红蒙着一层白灰的木炭。

“行营操典、工兵铲、钢、便装、姜粉……”

魏越发散思维,这次冬季作战,受限于气候有太多的不便之处。这些不便之处若能解决,而敌人又不曾解决,这意味着己方优势,意味着胜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