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四章 华沙起义(上)(1/2)

华沙起义是这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反抗势力“国内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在正德30年8月1日开始的。波兰国内军的目的是想在明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给明军顺利解放全波兰奠定基础。在这次起义中,50000波兰国内军采用了游击战术对抗25000德军。整个起义持续了63天,直到10月2日,波兰国内军残部才退出华沙。波兰国内军方面有大约18000名军人和超过250000名平民战死,另有大约25000人受伤。德军方面有大约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虽然在后来人们的印象里,华沙起义和之前的华沙犹太人起义经常被混淆,但是这两个事件是没有关系的。华沙犹太人居住区起义是在正德29年4月19日爆发,比华沙起义早一年。而且,这两个事件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华沙的犹太人的目的是宁愿死在华沙,而不去集中营,所以他们在还有能力时抵抗纳粹德国。当然,华沙犹太人的起义也是受到波兰国内军和大明情报部门支持的,因为波兰国内军的领导人是位大明人,他就是胡游。德军完全占领波兰后,发起旨在粉碎波兰民族精英,彻底奴役该国人民的行动。代号为“塔能博格”的盖世太保别动队到处搜杀波兰精英人士,同时将波兰的波兹南和格但斯克在内的波兰走廊等地划入德国版图,剩下的部分则变成“波兰被占领区总督管辖区”,实施残酷的军管统治。?酷3#匠网首7发但波兰人没有屈服,待在莫斯科的波兰流亡政府和胡游紧密配合,利用战前在国内构建的军事体系,发展出一个庞大的抵抗运动网络。不仅拥有游击队,就连政府机关、立法议会都样样俱全,形成“白天的波兰属于纳粹,夜晚的波兰则属于人民”的局面。正德28年,胡游根据大明总参院和波兰流亡政府的指示,把波兰各地的抵抗力量合编为“国内军”。胡游和他的战友们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自行制造、黑市购买、盟军空投和挖出波兰军队溃败前的物资等方式获取武器。至正德30年,波兰“国内军”发展至顶峰,总人数估计超过40万人,拥有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和手榴弹等各类武器。年初,德军在东线的察里津役中惨败给明军之后,明军逐步向西反攻,德军被迫向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方向投入大量兵力,对波兰的控制变得松懈起来。国内军决定趁势发起“风暴行动”痛击德军。该行动分三步:首先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发动大规模起义;接着在俄波旧国境线至维斯瓦河之间袭击德军;最后在波兰全境发动起义,赶走德军。在这个规模宏大的计划中,收复华沙至关重要。正德30年1月2日,“风暴行动”正式展开。在明军进攻的道路上,波兰游击队掀起铺天盖地的暴动潮,把德军后方搅得无一处安宁。如此大好的形势鼓舞了流亡政府首脑奥古斯特亲王(索别斯基的儿子),他下令“国内军”副司令博尔,不惜代价地抢先控制华沙。博尔和总司令胡游商议之后,及时将作战计划上报大明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对此计划苏定方并不看好,所谓困兽犹斗说的就是这个时候,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应该避免无谓的牺牲。但是,奥古斯特亲自面见朱厚照,陈述了自己迫切希望由波兰人收复华沙的愿望。由于他反复提到了为保卫华沙而英勇战死的前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陛下,他的请求最终获得批准。客观而言,出于政治因素和个人感情而展开的华沙起义并不符合“风暴行动”的行动总目标。因为之前“国内军”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打了就跑”的游击战特点。可这一回却要与德军重兵争夺大城市,且得手后不能放弃,完全忽视了“国内军”尚不是正规武装的现实。可是面对俄罗斯方面的严令,胡游和博尔将军选择了服从。以德军不久就将撤离华沙为前提,国内军指挥部拟订了起义计划:集中兵力攻占华沙几座关键的政府大楼,至少在明军进入波兰首都12小时前,赶走德军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