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 朱厚照突击(下)(1/3)

做为第四次突击的维堡战役与斯维里—彼罗扎沃茨克战役于正德30年6月发起8月结束。明军完成以夺取克里木半岛而告终的春季攻势后,东线德军尽管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阿道夫于5月中旬仍然责成东线德军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扼守所占领的地区”。6月6日,大明驻英远征军和盟军英法部队,联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使德军处于两面夹击的困境。这时俄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减少到430万人,兵力武器只有明军的40%,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开始了夏季及以后的进攻战役,连续实施了7次袭击。明军在6月至8月,在北冰洋芬兰湾的宽大正面上对芬兰军队实施突击。这次突击有2个战场:卡累利阿地峡战场和卡累利阿战场。由于明军兵力比芬兰军队多一倍,火炮坦克多5倍,航空兵多2倍,并有波罗的海分舰队的支援,因此进攻顺利。8月25日芬兰政府要求与大明和俄罗斯和谈,9月15日双方停止军事行动,9月19日签订停战协定。此战不仅解除了圣彼得堡北面的威胁,而且保证了以后向西挺进的右翼安全。明军第五次突击于6月23日发起8月29日结束。早在当年5月,明军就为实施白俄罗斯战役,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这是由1万余辆汽车组成的方阵正待命于莫斯科郊外,准备将士兵和装备运往前线。明军的第五次突击,就是后来军事历史上著名的白俄罗斯战役。对明军来说解放白俄罗斯对于迅速进入波兰、攻占东普鲁士和开辟通往德国本土的捷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德军来讲白俄罗斯是在俄罗斯境内的最重要的一块立足之地,德军企图不惜一切代价固守白俄罗斯。德军在这里配置了66.5个师,共计120万人,火炮迫击炮近1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00为了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集团,明军组织了4个集团军群共计140万人参战,火炮迫击炮31000门,坦克自行火炮5200辆以及5个空军集团军的5000架飞机。正德30年夏天,明军白俄罗斯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罗浩文上将在地图前通过电话与其部下商讨大举进攻白俄罗斯和波兰东部的作战计划,并随后下达了了突击命令。明军白俄罗斯第一集团军群的将士们勇猛突击,第一集团军群的步兵在立陶宛北部与德军激烈交火,他们从各个方向上迅速突进打得德军狼狈逃窜。突击从6月23日发起至8月29日,明军全歼德军17个师又3个旅,使其50个师损失超过三分之二,约2000架飞机被击毁。德军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7月17日,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被俘的57600名德军官兵被押解通过莫斯科,这场盛大的献俘仪式被永载史册。此战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以及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在卢布林至华沙方向上解放了波兰的大片领土,在东普鲁士方向上越过涅曼河进入德国境内。明军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宽500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突破口,远远隔开德军南北两个集团军,为以后明军在南北两翼对德军连续实施歼灭战创造了条件。7月13日—8月29日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是第六次突击。明军的第二次突击使德军整个防线在喀尔巴阡山前被分割,而喀尔巴阡山防线以北的防线又被明军在白俄罗斯突破,这样就造成了明军在喀尔巴阡山至白俄罗斯一段西乌克兰地区进攻的有利条件。德军固守西乌克兰,企图阻止明军的进攻,为此德军修筑了三道完备的防御地带,纵深达40—50公里,担任防御的德军有40个师又2个旅,除后勤部队外有60万人的兵力,配备火炮迫击炮6300门,坦克自行火炮900辆,飞机700架。明军进攻部队共计120万人,火炮迫击炮13000门,坦克自行火炮2200辆,飞机3000架。明军于7月13日发起进攻,27日收复利沃夫城,8月18日攻占散多梅希,8月底在维斯拉河西岸建立登陆场,击溃德军23个师,全歼15个师,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