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总有人会懂你的(再续)(3/4)

其可诛也,他必是不去生产,只是关心实物所得。

吾观之荒地,仍有不可望尽之处------世界大矣!

然汉唐集团,将一时未有土地者流民诱之入工厂,其劳动收入,竟可以倍之耕田所得!

以其砖瓦厂为例,其一工人,月入一千二百马票,折合银两六两,在台湾之地,可养活二口人无忧。

若其为农人,以福建为例,十亩之地,全家操劳,也可养家,但其无暇时矣。

吾曾问询过:“若是福建之地,已经耕无可耕之地,近千年的生息养殖之地,无台湾这般土地众多,如之奈何?”

那人笑曰:

“世界是一个分工的世界,若是真正以人为本,你便会明白,铁匠不会担心农民不卖他粮食而自己再会去种上几亩地;木匠也不会担心铁匠不卖铁器给他而开一个炼铁炉;泥瓦匠也不会担心书生不办学校,他的孩子无处念书!

只有邪恶的势力,比如鞑虏,他们才会宣扬别人会看着你饿死也不卖你粮食,他们才会宣扬别人都是坏人!

你信汉唐集团会不卖粮与福建乎?总把别人想成坏人的人,是何人?”

其言甚是粗敝,其状甚是轻浮,但吾一时间不能辩也。

汉唐集团需要我之生铁,煤炭,奈何不会回馈我以粮食?

一言以蔽之:以人为本,共同发展。

永胜王郑彩把骂汉唐集团管治地区的汇报材料直接丢了,再也不安排这些人去了,骂那个地方,《福建时报》都比你们写的好!

他隐约感到这一波人水平不够,不明白我的用意,骂他们管治的地方,是战略需求,可是,我现在要的是战术上的观点!

这一波人弃了,不够大才水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对于弄不懂他们行政体系的这一波次大才,他觉得有味道。

汉唐集团可以以不可想象的能力接收了那么多流民,而竟然没有引发社会动荡,其中必有原因!

永胜王郑彩点上烟,眯眯着眼睛想了半天,决定等他们回来再议。

至于那些有收获的大才,则一下子启发了他!

何必盯着土地来算人数呢?何必那些废言呢?把他们驱入工厂啊!

结果,当然是汉唐集团的低端产业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当然,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事实上,人家郑家集团绝不是恶意竞争,而是从汉唐集团学会了办法,把人当人看,充分利用人的创造力嘛!

金银算个屁,我攒马票!

这些过程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汉唐集团的人当然只是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

这摆明了就是倾销。

当杨友行秘书长明确提出这个观点时,沈千千部长忽然有些累了。

她认真地看着杨友行秘书长的眼睛:“你没有谈过恋爱------”

“谁的?!是穆木还是鲍威?他们两个什么时候过我好话?!”

杨友行秘书长:“还是在高中时,就有好几个女生对我有好感,但是,我不会应对了,索性都拒绝了------”

杨友行秘书长:“还是在大学的时候------”

“好了,我不想听了,外面的雨停了,给你一个选择,你是开车送我回家呢,还是陪我走回去?”

“叫人力车了!”

“不,我再一遍,是开车送我回家呢,还是陪我走回去?”

“------当然走回去了,你我都喝酒了,按规定开不了车。”

沈千千部长终于笑了,:“你还行,知道遵守点什么。”

两个人走在荔枝大街上,都有些晃当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