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总有人会懂你的(再续)(2/4)

还算好一点,走了好啊,缓了我供应粮食之苦,这个要是供应不上了,天王老子的地盘,老百姓也要造反,永胜王郑彩明白事理的。

那些大才们很容易到了那里。

他们也明白事理,让看的,他们就看,不让看的,他们就不看,这是常识。

经历都是一样,但是写的报告书却不一样。

有骂的,那里男女竟然能同坐一车,广播里不像我等一样,不放圣人教化之言,却是靡靡之音居多,还有那所谓广告画中,女人竟然能露出胳膊与腿,做出种种诱惑之色!

伦理道德,乃立身之本,一个集团也是如此,我看,汉唐集团大祸不远了。

有不解的,摸不清楚汉唐集团的行政体系,自古以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太祖洪武九年,1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而在汉唐集团的管治下竟然是以镇、市两级制存在,几万人便是一个镇,配上一个镇长一个副镇长,一个巡警所所长,副所长,下面配以若干办事员;市级呢,则是十数个镇组成市,这多是汉唐集团人担任,不同与大陆,竟然配以两名副市长,一个巡警局,两个副局长,一个中级法院,两个副院长负责轮流到各个镇上巡回,也配有众多办事人员,三方竟然不统一由市长管理,全都直属汉唐集团。

他们的镇比县,市又比州大,甚至一些偏远的地方,一个巡警所所长管理一切了------这真是成何体统?!

自古皇家不下县,从来都是由乡绅来帮助处理乡间事物,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们的税收不走镇长和市长之手,直接算到汉唐银行手里!

一个市的镇子里竟然都有银行!

不过好处也有,他们确实是把税收公布于众,而且不变化。

土地税,则是按照实际田地面积,这里有摊丁入亩的影子;

工业税和商业税,他们则是按照营业执照实收,这与宋朝时的司市法大致相同;

经营税,他们则只按照市场摊位的大与出售商品的种类来规定。

这里一点,他们竟然不收游商的税,认为既然已经是游商了,所收入极为有限,无法推算出经营金额。

此为不与民争利之善策,然有刁民狡猾,将木柜下装上铁轮,见有收税者来,便推而走,谓自己为游商;不见时,则停而售卖,如此也令汉唐集团恼火。

但是他们的教育税,则是人人都交的,一人一年一马票。

私下里询问过,逃此税者,百无一二。

他们的身份证或许有作用了,但是为何如此安排行政体系?

当然,也有有收获的报告。

呜呼!吾尽知财富从何处而来,奈何汉唐集团竟能认为此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人是一切自然力量的总和!

土地年年长出粮食,可否是财富?

大海年年打出鱼虾,可否是财富?

山里年年挖出煤铁,可否是财富?

果树年年结出果物,可否是财富?

撮泥土为陶瓷砖瓦,可否是财富?

养蚕牛马猪羊鸡鸭,可否是财富?

金银铜钱马票,只不过等价与此物罢了,然则能财富之物,你若是多了,我即少也------

今后再有言此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