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回程反思(2/3)

欧洲上学,但陈独秀竟然说组织不允许。这让陈公博怒不可遏,公开登报说退出红党,说红党竟然干涉自己留学的自由。

陈公博夫妇现在没有追随汪精卫身边,因为汪精卫通电下野,结束了与蒋系南京,桂系武汉,三足鼎立的广东国民政府,去了法国。陈公博留学回国后,与廖仲恺、汪精卫和蒋总司令关系都很密切,官运亨通。当过蒋系江西政务主任,汪系广东省长,但都很短。此后紧随汪精卫。现在处于在野状态,到处宣传改良主义。

强霖认为他能够较早投入实业也是不错。陈夫人看到强霖不哼不哈的状态,就问他有什么说法?

强霖说中国的文人很糟糕的劣习,就是吃软不吃硬,怕软刀子杀人。陈马修也说,硬的是魔鬼,软的更是魔鬼。陈夫人说,当然,我们两口子就是喜欢被恭维。

强霖说不是恭维,是同情和义气,男子汉的硬气。

陈夫人说,我们公博很讲义气么?他还没有什么机会表现出义薄云天的关云长豪气。再说,如果有机会,他不背约,不弃盟,不是个好品质么?

陈夫人很聪明,强霖这个家伙,小小年纪,生冷不忌,现在必有所虑。所以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话。沉默期间,陈马修看看气氛,就说关云长结盟,给自己找了个上帝,找个三人的盟约来服从。陈夫人马上明白了。

陈夫人问,有什么法子解开么?强霖回答,陈马修已经说过了。陈夫人说我们做不到,她笑陈马修的简单直接性格。

强霖说没有办法的,必须做到。你可以推演出最后的结局,但仍然愿意跳进去,能有什么办法?比如,陈独秀家长作风,让公博拍案离去;如果当时陈独秀危难之中求他,他还会走么?虽然自己不愿意再做下去。

陈公博夫妇不言。强霖和陈马修也是无奈。

“乡愿,德之贼“,中国文人怎么都那么强调朋友义气呢?大概是论语的内在矛盾,或者说不修心无法修论语。

强霖觉得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公博夫妇还没有遇到什么事情,暂时不会去顾忌这个事情,但这种”乡愿“在他们福建老家文人士子身上很明显,后世的陈伯达也是如此。就是选明主而尽忠,真理不在身,难有大成,自己往往没有好下场。

"走狗烹"的明训在耳,他们也还是去赌自己的命运。真是荣华富贵闹得。

虽然后来是讲义气,不忍离开老长官,但当时为什么知道义气害人,还要去做,不是荣华富贵是什么。三结义的刘关张,公开的结义宣言,就是开创一番局面。中国人啊,家族、兄弟还不够,加上结义兄弟。

强霖开始接触医生和教会的朋友,发现很多都是马来族的医生,他们也是相应号召,就是需要配给英语翻译。这笔开支也不小,好在需要翻译只有5个人左右。

贺小妹银圆决定在上海学英语,陶斯咏说这是你这次出行最大的收获,知道不抨击社会,针对自己的不足。银圆不依,往陶斯咏怀里钻。

陶斯咏在船上与强霖有一次长时间交流。甲板上,贺小妹陪着陶斯咏,陈马修陪着强霖,几个人看中国海,强霖想,南海区域画的很大,因为那时候荒岛没有什么人,或者说都是没有文化的土著。

陶斯咏搭话,说是当时强大,随意的画,后世就是麻烦。强霖说她看得很透,陶斯咏说人类就是这样,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强霖问他是否可以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在192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成了一个思潮中心,她自己怎么看的,那个学友会主席是怎么死的。

陶斯咏说大家都不愿意谈这些事,蔡和森也在船上,当事人都在,现在还说不清楚。谈到学友会主席彭璜之死,她很漠然,说彭璜是个很有才华正义感的人。如果能够从小得到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