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回程反思(1/3)

踏上回程,让强霖有一丝激动。在山地旅行,他感受到了山神的呼应,自己心灵的呐喊,让自己更为纯粹。现在强霖的体力和精力都更趋成熟。这让凯茜看得很是迷惑,学弟越来越男人了。他身体的味道竟然能从恺露的呼吸散发,太强大,看来他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凯茜自己也感觉很有收获,就是自己的情绪波动,似乎是对自己思想很有好处。

强霖还有一丝迷惑,现在他迫不及待的要回圣约翰大学去研读经典,他现在体会到人的思想通达,多么重要。强霖和凯茜都沉默下来,两个人对视一眼,知道两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要解决,就都没有开口。学姐学弟在一起学了一个学期,他们都知道,各自碰到了无法定义的问题。这种状态是思考的常态,无法讨论,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的定义;放下再定义。或者在慢慢读书中豁然开朗。

强霖之所以愿意在经典中徜徉,是因为西方哲学的思维逻辑性,基本涵盖了人的行为。所以,你总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或者引发心中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自己的思考。

强霖恢复自己的清明,看着登船的人们。强霖上次来带过来30多人的旅行团,第一批支援江西的医生20多人大家一起挤在二等舱口,排队上船。强霖这次没有买头等舱,二等舱的安排是类似大学宿舍,除了休息的房间,其他都是公共的空间。

上船后,凯茜和陶斯咏等人一个房间。强霖和公博夫妇,还有一个医生,四个人一个房间。公博夫妇没有什么不方便,各自收拾自己的床铺。几个人就等在房间中。慈善组织派出的领队,是与欧阳洛直接联系,每个医生都已经分配好了自己的诊所。

这个医生陈马修才30岁出头,是一个华人,独自一人成行,夫人有自己的工作和孩子要照顾。因为教会慈善基金会说这次比较紧急,是帮助一个省建设农村的网络,时间可以半年替换。所以夫妻俩虽然很在乎自己的生活质量,还是决定听从上帝的召唤,分开了。

陈马修很安静,南方华人的样子,个子也不高,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带着眼镜还有一个链子。拿着药箱放在铺的上面,睡觉才会放在床边。陈夫人李励庄笑话他老气横秋,他也不生气,说上帝允许他的一些坏习惯。强霖也很是佩服能够这么心安理得享受自己坏习惯的人。

陈马修笑了笑,说自己祖籍是福建北部山区,祖父那一代出去的,从小跟着祖父养成的习惯。这次没有机会回老家了,听说任务很重,原来没有什么西医基础。

大家聊起了医疗慈善救济,陈马修坚决的说,这是通向天堂的最好的路径,没有什么比善良更能通向善良。强霖赞同陈马修的看法,问他分配到什么区域,他说是靠近福建的赣南东边的山村,东林镇,强霖说有机会去看他,他在圣约翰读书,有机会给他写信。

陈马修很是佩服他能在圣约翰大学读书,那些经典他看齐来头痛,他知道医学,其他的道理就是圣经。圣经直接了当的告诉人们的道理,用不着那么多的推理,用活生生的例子。

陈公博插话说,佛经也是用例子。其实不只是百姓,很多专业知识分子也不能很逻辑的进行哲学思维。

强霖笑道,这也是为什么圣约翰大学坚持经典的原因。要不你像陈马修先生直接相信,无比简单而幸福;否则文理专科或者工科学生的哲学能力,根本无法抗拒简单的激进哲学宣传。

在路上,陈公博夫妇准备去投靠朱培德主席,他想做工商实业厅长。公博夫妇现在广州创建了一个期刊,定期发表政论,主要是探讨国家建设的路径,顺便批驳红党的公有体系。公博夫妇是红党创立的见证人,与谭平山等人接受陈独秀指令,在广东组建广东红党,早于红党成立的1921年。可见陈独秀的传销能力和地位。公博反出红党是因为不自由,看不惯苏联指令,要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