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五章 秦晋苦难(2/3)

能占领潼关,主要原因还是兵力不足,战略方向也不对。对这里进行战争,成本效益太差了。而不是什么有几门大炮的八路守住了黄河。中条山都守不住,何况这么长的黄河河滩。

日本的战略,始终在对付白人。中国只是资源来源地,没有资源的地方,内阁是不会给予军部支持的。

此时警卫参谋刘子丹吟出: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强霖知道这是《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大元朝的汉官张养浩写的。他出潼关去赈灾,看到人间如此灾难,不禁悲天悯人。写下这个词牌,流芳千古。

正在叛逆期的大一学生赵雅苑少尉说:“他只看到百姓苦,没有看到皇帝的苦。”

刘子丹说:“皇帝苦什么?你真是幼稚。”

赵雅苑说:“皇帝苦啊。不自由,皇子间互相杀戮也就罢了,末代皇帝还总是面临着杀头。崇祯不就说再也不要生在帝王家么?”

刘子丹说:“但是大部分的皇帝还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的。他们是统治者,食物链的顶端。”

赵雅苑说:“现在是二十世纪了。已经快到30年代了,你别这么老土好不好。那些傻皇帝的花天酒地生活,早就是现代正常人的生活水平了。你还在羡慕他们么?”

刘子丹说:“我不是羡慕他们,是在批评他们。正是因为他们,才让百姓过着辛苦的生活。”

赵雅苑说:“我是爱他们。皇帝大部分还是知道廉耻的。百姓就不一定知道。对比皇帝,我更怕李自成的民军。”

刘子丹看这个丫头,跟自己故意抬扛,也就不再搭理她。

强霖赞同地看看赵雅苑。他说:“子丹,不要看大元朝的汉人写的词。那都是亡族之后写的,并不是很全面。中国在这个苦难中沉沦,是有原因的。你要继续学习西方哲学,尽量用西方哲学来看汉诗。”

刘子丹说:“是的。我受过英军的培训,也知道一些西方哲学。但是我的汉学太深入了。关中理学,也是传承很长很广的学问。首先入脑的总是汉族的经典。”

强霖说:“是的。这就是关中难以接受现代观念的原因。黄色文明的时间太长了,从商周时期,这里就是中国的发源地。”

赵雅苑说:“谁都是这样。你要经常做一些论文,就是用西方哲学观点,来分析汉民族的事情。慢慢地你的观察就换了一个角度。你做过什么论文?我是说西方哲学的论文,不是八股文。”

刘子丹说:“我没有做过,你做过么?”

赵雅苑说:“我从小就做了。我爸爸在小学,就给我安排汉诗的学习,并要求我用圣经和圣经哲学家来分析中国的谚语。我发现竟然总能找到观点互相对立的谚语。比如“无毒不丈夫”,相对的“大丈夫慈悲为怀”等等。”

刘子丹说:“那是,‘出家人慈悲为怀’。”

赵雅苑说:“出家人又称为“伟丈夫”;孔圣人也说,君子要仁、义。难道君子不是大丈夫么?”

刘子丹说不过她。这是个从小就浸在中外经典中的精豆子。

强霖说:“这里面,我们不要把百姓和皇帝对立起来。所谓苦难轮回,大概就是百姓可以当皇帝,皇帝家族也可以沦为百姓。而这个过程,谁也没有摆脱苦难。要考虑跳出这个循环,而不是建立另外一个独裁体制。始作俑者,其无后啊。看看明朝的朱家,还有后人么;还有西夏李家、前金完颜家、大辽契丹耶律家族。”

刘子丹还是认为,自己说的也是跳出这个循环。但显然赵雅苑就会说为什么你的理论就能跳出这个循环?最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