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五章 秦晋苦难(1/3)

风陵渡保安队只有10多个人,平时就是站岗放哨,没有见过大世面。这次这么大的袭击,他们竟然没有敢出营房。

晋军大队人马驻在蒲州,一个团的兵力。在半小时后,赶到一个营,没有机动车,也算是不错的部队了。

带队的30多岁杨维垣团长,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看到强霖安然无恙,就说:“我在路上,碰到牺牲士兵和伤员的车。就知道你没有事。现在看到你,心里就安稳了。阎主席下了死命令,一定要保证你的安全。”

强霖笑道:“有劳杨团长大驾了。还真有一些毛贼胆子大,看来是有什么仇恨啊。”

杨团长就是山西人,他说:“我估计阎主席是怕你出事,难以交代啊。我们山西难以交代啊。你放心,这几天我带这个营都在这里。我陪着你,我们李师长直接给我下的命令。我们朵旅长自己明天到蒲州坐镇,我就陪着你等西北军。”

强霖点头应是。他也不知道后续是否还有土匪来骚扰。

在晋军外围布防,红军警卫排内部保卫的安排下,强霖等人一夜安眠。

转天,强霖带着刘子丹警卫排去看黄河。马尚德(杨靖宇)负责调查案子,留在驻地。

杨团长带着整个营沿着黄河要点布防。强霖没有阻拦晋军,自己带着随从和红军警卫部队,沿着黄河来回逡巡。

这时候潼关的黄河上面还没有大桥。黄河上面唯一的大桥是黄河大铁桥,那是随着京汉铁路的修建而修的。南北内战期间,张学良没有炸毁这座铁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留下一封信给南方革命军,表示即使你追上我,大家打一仗,也不能炸桥。

显然,黄河上面的桥,大家看得很重要。

黄河在秦晋之地,是一个“几”字形。要是定位的话,“几”字的头部是包头市和五原县。

整个“几”字,都很值得研究,处处都是故事。这个右脚腕子,就是潼关。也就是这个“几”字,写完后,正面仔细端详,可以看成一个地图,正好是上北下南的规则。略去最后收笔的上翘,改为平直向东的右脚。

那么右脚拐弯处就是潼关。你就可以看出,潼关的黄河水,来自北方,由北向南流到潼关;从潼关拐向正东。实际上,黄河从潼关以后,基本上是东去入海。至于是进入渤海湾,还是进入黄海,则看各种偶发事项了。

强霖此时正在风陵渡边,观察黄河对岸潼关。这里的黄河水奔腾地冲向对岸。不断冲刷这黄河大堤的黄土,潼关城墙就是一个很好的大堤。

陕西境内还有一条渭河,这个渭河不像黄河的几字形,而是直接从上游东向流入下游,在潼关风陵渡边上并入黄河。这样黄河潼关的水流就很大,也很急。

黄河和渭河,此时的水流量还很大。上游宽宽的河面,到了潼关就窄了,所以流速也就快了起来。

陪同强霖的杨维垣(音:元。民国的人名字很愿意有这个字,估计那时候城墙多),杨上校介绍起了黄河的河防。

他说:“潼关和黄河,都是无法防守的。历史上曹操战马超的河西联军,就有潼关大战;还有大清朝多铎,他大战李自成,主战场也在潼关。民国的内战更不用提了。防守方是难以守住潼关的。”

强霖说:“潼关就是一个屯兵的地方。除非这里是能够**生存的一个地域,否则防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黄河下游的陕县,三门峡等地区,随时可以渡过;上游的各处渡口,也都能够渡过军队。”

杨维垣说:“是的。历史上的战争,都是迂回到守城部队后方,从后面夹击,一般都会不攻自破。”

强霖说:“攻破潼关,就是需要兵力要远远大于守城一方。几十万大军西向,是无法拦住的。”

强霖认为,后世日本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