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章 合作到分裂(1/2)

张崧年继续阐述女权的由来。

他说:“恩格斯主要是应战的论文,他必须用历史唯物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所以采用的是孟德尔《古代社会》这本书作为论据。他的主要观点是母系变成父系社会是因为私有财产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这个词不关爱情的,而是关乎财产。也就是女性是男性的财产,家庭就是女性的归宿,而男性对女子有任意的权限,实际上就是奴隶,或许女性与掠夺来的财富有关联。”

张崧年继续说:“说到女性解放的问题,恩格斯做了阶级的区分。认为资产阶级女人的地位不是**的,因为她们是花瓶;无产阶级女人因为要做工,所以比较少的有夫权的残留。女人的彻底解放平等,就必须抛开家庭内的生产,参与到家庭外的生产。而家庭内的生产最好有公共机构负责。共-产主义后期的夫妻关系,就只能以情爱为基础。恩格斯不再推断了,说是后代们怎么选择,不是他的任务了。”

袁三总算听懂了一些。普鲁东的社会主义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大生产理论,男人女人普罗大众都依附于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大生产方式,家庭实在是一个累赘了。

她问到:“为什么不退回到小生产时期呢?”

张恺荫奇怪她能够问出这个问题,他回答说:“你这种是保守主义的说法,马克思认为人类从封建到资本主义是一个进步,这是没有办法倒退的。是人民推动这个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普鲁东的小生产理论,认识不到生产关系,只是认为人创造了产品,看不到在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生产关系。大工具的效率,自然也就需要大的生产关系,从而产生政府等权力机构。权威的指挥,是大生产的要求。这些大生产和生产关系,社会要加以利用,创造财富。只不过是由工人们组成政府来管理了,是整个社会的财富生产单位。”

比尔李国豪是经典的宗教和资本主义理论的受教育者。他说:“我对于这种转换的意义是持怀疑态度的。由私人资本操纵大生产组织;由工人团体管理大生产组织看不出在技术方面有什么不同;但这种转换却预示着对私人财产的不断的剥夺,交给所谓工团或者所谓国家。”

袁三困惑了。张崧年觉得这个问题是混合了阶级的观点的女权主义,所以超过袁三小姐的理解能力。他解释到:“从逻辑分析上解释婚姻和家庭,罗素先生说的比较自然一些。两性婚姻实际上是为了抚育子女,女子的忠贞对于男性的血统更有意义一些罢了。所以婚姻是法律意义上的,并不是真正的人权意义上的。西方所有法律都是在自然人权之后的,家庭在新教教义、工业革命和思想解放等作用下,实际上是衰弱了。”

袁三有些明白了。张崧年继续说:“罗素的研究结果是:在美国的变化就是上层人士资产阶级的家庭是稳定的,底层和中层的家庭是不稳定的。这点与恩格斯的推论一致,中产阶级女性中,家庭革命的要求比较高。而在苏联是相反的,上层人士的家庭破裂较多,而底层农民和工人家庭还是很传统。这就说明现代文明人的家庭比较倾向女权,走向家庭消亡。你可以想一下,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家庭是天主教等保守宗教,也没有经济压力,本来家庭压迫也不大;苏联上层接受革命理论了,比较注重女权。但下层民众还没有接受很深的革命理论,只是接受了经济**而已。”

袁三总结一下说:“所以,安娜其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是冲破政府、宗教和家庭的不平等,冲破各种教条么?那么江亢虎的理论似乎更为彻底一些了。”

袁三是知道江亢虎这个无政府主义思想家的。他是社会党的创始人,也因为他与父亲袁世凯合作过,也斗争过,被父亲赶走了。她是后来研究父亲的时候,才知道的来龙去脉。这里还有宋教仁等人的国民党,黎元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