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三章 八翰林一祭酒(2/2)

长,都十分尊重其年轻的老校长。他开拓和创立的清华精神,其完整人格教育的精神体系,只能发扬,无法超越。

他的标志性的清华“四大建筑”,傲立百年。1928年的清华学者,都是当年这位精力充沛的校长,一船一船亲自送到美国的,亲自辅导联络他们选取个人专业。

周诒春后期的贡献不小。但是他的思想在清华大学显示的淋漓尽致。他提倡的体育精神,使清华学子的身体素质始终强于别的系统。他嘱咐清华少年班的小人才,重因,探讨事物的逻辑成因,做人也要从根本做起,不要奢谈结果。

周诒春不让学生崇拜西方,因为中国人完全可以自己创造出西方文化来,上帝也是东方的,阿拉伯的。他确定“厚德载物”作为校训之一。

周诒春离开清华后投身实业和慈善。担任的都是顶级事业的董事,创立的都是万载的事业。民国以后百年,这些事业没有一个消失。需记住报恩的是,他的慈善事业是美国所退庚款的另一方面的使用。委托人是王宠惠总理,颜惠庆总理。

3,陶孟和。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1887年生于天津,浙江绍兴籍贯,42岁。

先后就学南开中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转英国伦敦大学,辗转国外近10年。他把数学统计等用于社会调查,提倡教育与社会的统一。这是具有开创性的社会工作。

4,章鸿钊。北京地质研究所专家,地质学家。日本帝国大学地质系理学士。1877年生,52岁。浙江吴兴人。地质科学的倡导者,完整的社会地理认知体系创建者。

5,许璇。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农业经济教授,日本帝国大学农科理学士,1876年生,53岁,浙江瑞安人。

农业经济研究的早期推动者。把农业经济与农业组织、农业技术的一体化研究。也就是说,打土豪分田地不很对他的路子,应该是规模农业才经济。

6,范旭东。天津永利碱厂董事长,日本帝国大学化学系理学士,1883年生,46岁,湖南省湘阴人。

走遍欧美的先进企业,研究欧美的配方。但因为专利限制,和配方保密,最后还是不得不**创建自己的工厂,他带领团队,研究实验出“红三角”化工系列无机化工产品,是基础工业必须的原料。

-------读到这里,潘馥喝水,记者们静悄悄的等着。记者们的学识理解能力,还不太清楚这些人。只是听出这些人都能自创体系,都是长期频繁的出国。除了大祭酒不常出国意外。

[网,!]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