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没落只订是暂时的【求暂订阅】(4/5)

最后就是武行人才凋零。

陆晨要是没记错的话。

在2000年的时候,武行的价格是元一个月,

二十多年过去了,

其他诸如服装、化妆等职能部门的工资在不断的翻涨,

而如今武行的价格却还在几千元层面,只有给大电影或大制作的电视剧做替身时才可能月入过万。

微薄的酬劳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也让资深的武师无法养家糊口,

导致行业里优秀的人才越来越少。

陆晨在网上看到某些导演是这么说的:“现在能吃苦的年轻人也少了,以前做武行的人身体素质好,可以为了一个镜头从二楼直接跳下来,现在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吃苦把武术练到非常精进的地步,想在行业里找个武功非常好的替身也挺难的。”

这话明显就是在放屁!

你把工资调高点,你看有没有人来拼命!

当然,

国足那样的,当他没说!

当然,

除了这三个原因之外,

还有工业化流程的制作方式下,

很多导演只喜欢跟同样的团队合作,来来回回都是一样的人,观众也难免会看腻,

有一些武打戏拍得还不错的新人,因为入不了主流的视线,空有想法实现不了。

比如。

演员的武打戏都推给武替。

“短平快”的制作流程,

不仅导致动作指导没有时间打磨动作,也让没时间训练的演员,呈现出的效果差强人意。

有追求的剧都是照着电影的模式走,动作组提前进组设计重场戏的动作,

演员提前进组参加训练,但现实是,能够做到这点的剧组不到一半。

而且能够参加训练的大多也都是新人演员或男三男四之类,

主要演员即使想练,

也未必有时间,

很多时候都只能拍摄时现场教一下他们。

当然,还有更多演员,

已经默认武打戏是武替的工作,

凡是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武打戏,要么要求动作组降低难度,

要么一句“不会做”就把导演怼回去了。

例子网上一找一大堆。

“比如剧组都打好了光,动作指导也示范完了动作,

就等某个小鲜肉做个动作就行,

结果一堆人等着,那个小鲜肉竟然说等他打完那把游戏了再拍。”

“还有某位总演霸道总裁的流量演员,拍戏从来叫不动,几乎没按时开过工,稍微一超时就跑得不见人了,拍武打戏的时候,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改动作。”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些林林总总的奇葩遭遇让无数动作导演早已变得“佛系”,

这些导演深知他们这样的职能部门都是为演员服务的,

所以再遇到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不会争辩什么,

演员愿意做动作,他们就出演员愿意做的方案,演员不愿意做,或者身体协调性确实太差,他们就调整成演员能做的方案。

其实,

在陆晨看来,打戏的没落只是暂时的。

很简单的道理。

如果创作者重视,也不是拍不好武打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