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一行高僧(3/5)

成一条传统国策,后世虽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雄材大略的帝王,不仅没改,反倒加强了。

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一传统策略的捍卫可以说达到变态的程度,他重视农业,鄙视商人,商人在他眼里跟篙草差不多。

那是因为他是叫化子出身,乞讨过,饿过肚子,深知一餐饭对老百姓的重要性。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历代王朝除了采取有力的措施以外,还把农业生产的技术写在历书上,而且,这些历书是免费发给百姓,一年一发。

要是到了该发历书的时候,却没有发,那么,老百姓就会想这个朝廷不行了,连农业都不重视,朝廷的威望会大降。

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给老百姓发历书是必做之事。

若是不能做到,可以说这个王朝已经完了。

很有趣的是,恰恰是在战乱时期,老百姓得不到历书,往往会“荒废农时”。

梁师都大胜之后,李渊雄心勃勃要做一个大有为之君,他能不加倍重视农业?

能不重视历法?

能不修正修历法?

这一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精通天文的僧一行身上,这也是李渊此次召僧一行进京的目的所在。

就是僧一行不提,李渊也要他重新编撰历法。

李元霸深知这事有多重要,想也没有想道:“这事,我们全力配合。

大师需要什么,尽管说。”

“谢太子殿下!”

僧一行施礼相谢,接着就道:“第一件是我们要做一个水运浑天仪,这需要一些工具,军器监有削铁如泥的机床,这就省事多了。”

“水运浑天仪?”

李元霸一听这名字,眼睛猛的瞪大了。

叶晚庆他们只是想这是一个天文仪器,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元霸却是知道水运浑天仪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水运浑天仪比起张衡制造的浑天仪更加复杂,更加巧妙,这是仅就天文而言。

这仪器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他运用了大量的机械知识,还是一个机械钟。

用齿轮传动,上面做了两个木人,每刻击鼓,每个时辰撞钟,具有报时功能。

比起古代的沙漏准确得太多,也更方便。

如此之多的功用、设计如此复杂的水运浑天仪出现在唐朝,绝对要算一个奇迹,具有太多的机械知识,李元霸能不惊讶么?

“大师,能不能给我们说说浑天仪。”

李元霸感觉喉头有些发干,想一窥究竟,是不是真的与历史上的浑天仪一样,具有报时功能。

“太子殿下要听,自无不可。

不过,这事还是请梁施主来说的好!”

僧一行也算是一名巧匠,可是在机械方面比起梁令瓒却是远为不如,这事由他来说再好不过了。

“献丑了!”

梁令瓒也不客气,取出一张纸,展开,铺在桌子上,道:“各位请看,这就是水运浑天仪。”

“好技法!”

军器监里多是良工,也不乏没事作作画怡情之人,一见这图,不由得大赞起来。

没得说,这画的线条优美流畅,足以和吴道子相媲美了。

梁令瓒的画功不在吴道子之下,他画的图能不好么?

只是,他让后人记住他的是因为他杰出的机械天赋,而不是画作。

“梁大师,你和吴兄是一时瑜亮,你们两个见了面,肯定是惺惺相惜。”

李元霸把图一打量,很是惊讶梁令瓒的画功。

梁令瓒摆手道:“太子殿下过奖了,我哪能与吴道子相比呢。

吴道子年纪轻轻就达到如此高的成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