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一行高僧(2/5)

皇上听了之后。

笑着告诉贫僧。

要工具简单。

可以去军器监找太子殿下。

皇上还说了。

你们这里连削铁如泥地机床都有。

还愁没有工具可用?

“贫僧一听这话。

大是高兴。

和梁施主一商量。

正准备来拜访太子殿下。

昨天晚上。

皇上派人送来一件物事。

贫僧一瞧。

吓了一大跳。

这可是宝贝。

用来观测天象那可省事多了。

是以今天和梁施主匆匆赶来。”

从包裹里取出一件物事。

放在桌上。

指着物事道:“这就是皇上送来地宝贝。

好是好。

就是有些粗糙。

还需要改进。”

李元霸一瞧,不正是昨天做的望远镜么?

大是奇怪:“怎么给皇上送到一行大师那里来了?”

眼睛不由自主的看着崔美伢。

崔美伢脖子一偏,颇有点调皮,并不说话。

还是崔妙瑛解释道:“昨天,我们回到宫里,把望远镜给父皇看。

这是新鲜物事,让父皇见识一下,是妹妹的心愿。

父皇看了之后,就说这东西对一行大师有帮助,派人送给大师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叶晚庆点头,提醒一句:“太子殿下,皇上对历法之事很是看重,我们也得出力了。”

历法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就是知道几月几号,不至于过糊涂了就行。

在古代,历法是关系国运的头等大事,不得不说明一下。

管理天文历算的“钦天监”里的人,虽然权力不大,爵位不高,却地位超然,就连宰相见到他们都要礼敬三分,原因何在?

一是在古代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钦天监里的人观测的是天象,深知上天的意旨,谁敢不敬呢?

就连皇帝都不敢轻易触动钦天监里的人,要是皇帝杀了钦天监的人,往往会给斥为暴君。

二是他们观测天文,制订历法。

历法在古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起现代的“红头文件”还要有效力。

现在的红头文件摆在案头,我们也不过是好奇,翻翻而已。

在古代,老百姓对历法非常重视,往往是按照历法行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古代的历法不象现代的历法那般单纯,不仅有月份、晦朔、时令、节气,还有潮汐变化。

最重要的是历书上还附和农业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比如一亩田播几斤种,何时犁田、何时下种,如何施肥,如何除草,如何应对病虫害,这些都会写在历书上。

因而,古代的历法就是“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了,对老百姓的重要性,可见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直到现代,中国才向工业社会转变。

在现代,农业大国是落后的代名词,意味着挨打;在古代正好相反,农业大国才能强盛,原因何在?

农业大国好啊,因为粮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就要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建立更大规模的军队,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开疆拓土。

古代中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就是人口不算多,不够用。

即使东汉的六千万,唐玄宗的七千万,加上隐形人口,接近一亿了,北宋一亿多人口,都不够。

要想人多,就得让他们吃饱饭,这就需要发达的农业。

正是因为如此,商鞅定下“重农抑末”的基调后,最终演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