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动机?(1/2)

听完乔治的问话,沃克治安官的反应多少有些奇怪,一直是知无不言的他,脸上却流露出一丝尴尬和为难的神色,可是面对乔治的正当要求,也不能去推三阻四,他苦笑着解释说:

“乔治先生,之前叙述事发和调查过程的时候,我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是说起对罪犯的判断,不瞒您说我有一些顾虑。

调查了这么久,对这个魔鬼当然不是没有推论,而是观点太多,让我也无所适从,我的经验不够丰富,实在不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因为它们本身可能就是自我矛盾的。

我实在是很担心,从我口中说出了错误的观点和结论,还有我的倾向性,都可能误导了您,最终影响到您的判断。”

“沃克先生,您过虑了,有句话说兼听则明,请您放心大胆的阐述您的想法,我会自己去分析判断,至少可以让我对案件的情况更加了解。”

乔治郑重表示并不介意之后,他才有些感慨的继续说道:“第一次的调查我没参加,第二次才成为调查组的一员全程参与。

按理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可是我却不得不承认,这个经历的感受并不总是让人愉快。

开始的时候还好,大家聚到一起都是真心想要破案的,即使意见不同也还会顾全大局,能够劲往一起使。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各种线索陆续中断,嫌疑人一一被排除等,这种调查组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调查组看着人多势众,力量很强大,可当人心不齐的时候,其实效率非常低,

警察来自各个地区的警局,政令本身就不统一,又谁都不能服众,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核心。

调查的范围又涵盖整个科兹沃尔德地区,后来人心散了的时候,干脆就是各行其是,那些被邀请来的众多专家顾问们,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分析研究案情。

这么多互不统属的人,这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可以说,对这个魔鬼的分析判断,除了少数的几点,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无穷无尽的争议之中,就没有一个意见统一的时候。

不好意思,有感而发说了一些牢骚,乔治先生,我尽量说的客观和完整,请您自己分析和判断。

首先是这个罪犯的作案动机,同样持续四年的时间,失踪人员中都有一个女巫,都发生了日全食的天文现象等等。

都说明这个罪犯的作案,和历史上的那个魔鬼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他的作案动机。

第一种可能是,历史上的那个魔鬼真有其事,而且就像他留给那位主教大人一页草稿一样,他的日记或者其它图纸也保持完好,也许并不完整,但还是有部分流传了下来,被现在的这个罪犯得到。

这种情况下,这个罪犯就是他的化身,可以理解为魔鬼复活,他是按照历史上那个魔鬼的模式在作案。

不过,必须要承认的是,这种判断的假设较多,首先并没有实际证据,可以证明历史上那个魔鬼确实存在。

几百年前的日记和图纸,想完好的保存下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么长的时间,中间十几代人传承却一点消息都没泄露。

而最后得到日记或者图纸的人,又恰好是一个反社会人士,同样是一种高度巧合,这种判断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第二种可能是,这个罪犯是历史上那个魔鬼的狂信徒,他对他的所作所为深信不疑,学习研究关于他的一切后去具体实施。

这种情况下,这个罪犯就是他的追随者,可以理解为模仿作案,或者借用一个宗教术语,他是一个原教旨主义者。

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不好解释,比如历史上的魔鬼向主教大人挑衅,留下了一页草图,如果他是一个狂信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