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章 决战吴淞 二(1/5)

更新时间:2011-11-07

第九八章决战吴淞二

乘兴而来的贝勒爷尼堪也很恼火,他今日抱着毕功于一役的想法,那知高旭只是拿着几千支破枪来迎战,实在是太不自量力。在尼堪身经百战的经验中,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在野战中,凭着火枪阵就想狙击满清的铁骑冲锋。

想想当初的明军,面对骑兵冲锋的压力,布置在阵前的火枪兵总是在射程之外射击,然后就一哄而散。

杀鸡不用牛刀,尼堪自然不屑让他的二千满清铁骑出击,也不想让烂柿子一样的绿营步兵上前纠缠浪费时间,只是索然无味地望着身旁的马喇希一眼,向前挥了挥手,示意马喇希领着一千蒙古骑兵发起冲击。

只要不是直面徐疯子的铁一镇,对于幻想在城野战中以火器取胜的旭卫镇,马喇希是毫无心理压力的。

∶∶∶∶∶∶

旭卫镇以四四制的新式编制建军,一个队由四个什组成,包括队长五十一人,组成基本的线型队列。由四个队组成一哨,二百余人,组成基本的战斗单位。四哨一营,四营一镇,旭卫镇总共有十六个哨,也就是由十六个战斗单位组成。

高旭第一次把旭卫镇拉出城外实战,临战的排兵布阵也颇为保守。他把旭卫镇的战线布置在离外护城河三十米处的城下,置于吴淞守城火炮的射程之内。

高旭在正面展开十二个哨的横队,在南北两翼展开两个哨,与身后的护城河和城墙组成一个长方阵的临战方阵。余下的两个哨作布置在中央作为预备队。

吴淞城原本是嘉靖年间修建的守御千户城,周长大约七百多丈,西面城墙的宽度也大约只有一里左右。旭卫镇正是背靠着这条长约一里的城墙,四个炮兵队的十六门破虏炮在布置在阵前。吴淞城西北和西南二个城角的三堡炮台,则是给旭卫镇的南北二翼提供掩护。

由于铁模铸法使得高氏工坊的火炮铸造速度与质量大大加强,两个月来,吴淞上的那些旧式火炮都运进高氏工坊回炉重铸。现在吴淞城守城炮的主力炮是最大射程四里、有效射程二里的十二磅大破虏炮。就射程而言,大破虏炮的射程只有红夷大炮的一半左右,但胜于机动力强,就算在已经加厚加宽的吴淞城墙上,也能机动一处,集中火力。

对于旭卫镇的初战,高旭把这支精心打造的纯火力部队布置在吴淞城火炮的射程之内,又以在城内虎视眈眈的徐玉扬的铁一镇作为预备军,阵列着让尼堪不屑一顾的单薄的线式队型,开始小心翼翼地拉开了战斗。

对于排队枪毙战术,高旭已神往以久,而今天是第一次身体力行。

∶∶∶∶∶∶

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从离吴淞城以西六里处的清军大营的炮台上响起,那重达数千斤的红夷大炮笨拙地抖动了一下巨大的炮身,喷出一股股浓黑火药浓烟之后,把数十斤的实心铁弹射向空中,挟着让人生畏的尖啸声,砸向六里之外的吴淞城。

高旭听着炮弹飞行的尖啸声时,不由抬起头,望着空中一个红夷大炮的实心弹由远及近地急速而来,猛烈地砸在城墙的外壁上,顿时激起一番飞溅的泥石。炮弹那巨大的动能最终被低矮而又厚实的城墙所吸收,最终滚落在城墙下的人尸横阵的外护城河里,又溅起一片血红色的水幕。

相对于同盟军号称为大破虏的十二磅炮,清军的红夷大炮在射程上保持了压倒性的优势。大破虏炮的有效射程不足二里,而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能达到六七里。当然,红夷大炮是属于攻城重炮,重达二吨左右的炮身,从装卸到射击足足要有二个时辰,要先从炮车上卸下来,挖坑填土,搭个土台上才能用。要不然炮击的后座力立马把炮架震散了。

以高旭看来,明代红夷大炮的威力,虽然没有明代文人所吹嘘的那样一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