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手中有典型(2/3)

时间,他们将不惜卖耕牛、扒房子换钱来救治他们的支书。

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那份深情,感动得院领导下令不惜贴钱安排了最好的手术配备,确保维系一群山村老乡的希望成为现实。这一次手术还是钟可人亲自主刀的,经过这些年的历练,钟可人已经成为了山阳68医院里的“一把刀”。

手术成功的喜讯传回虎头村,欣喜若狂的老太太放起了鞭炮。

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后,王国鼎突然有了一个想上虎头山的念头。

虎头山,曾留下过王国鼎青年时代的汗水,也曾伴随着王国鼎渡过了一段难熬的岁月。

于是在一个早晨,王国鼎和县委办主任朱胜利做了简单的交待后,就只带了秘书黄景达一个人,驱车赶往虎头山。

在中途,王国鼎没有想到,十八寨的党委书记吕宏伟已经在等他了。

王国鼎就想,现在干部的鼻子可真是灵。

汽车在壁挂公路上穿行,眼前的风景如画。王国鼎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杜甫的诗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车至虎头村,径直来到九死一生的支书郑九天家。

堂屋里,大病初愈的主人和5位村干部正围坐一盆炭火边,讨论着要干的一件件大事。几年没见,郑九天越发清瘦而憔悴,他声音不大却条理清晰。

大家一见是县委书记王国鼎来了,都纷纷起身让座。

郑九天上前拉住王国鼎的手:“王书记,山路这么远,你还亲自跑过来。”

王国鼎亲切地望着郑九天:“郑书记,你的事我听了,我来看看你,顺便也看望和慰问大家。”

吕宏伟趋到跟前:“王书记,你就先同大家讲一讲吧。”

王国鼎望了望大家:“我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今天就当一名傍听生,你们接着开会吧。”

王国鼎,虎头村的人都认识。

当年来支持开凿公路的时候,他还是个毛头伙子。后来,当上了十八寨的书记,再后来又当上了县长,当上了书记。

在虎头村人们的口里,王国鼎那就是一个传奇。

王国鼎让大家继续开会,人们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

村委会主任兼民兵连长刘大鹏:一个事是,最近,建筑公司就要到县城去盖房子。另一个事是,郑书记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省城一些好心人向村里捐款15万元,其中5万元指名捐给老郑个人。郑九天一分不留又捐给了村里。如何用好村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钱,干部们自然很慎重。

今年红柿基地扩大问题,新修公路接通到基地问题,水渠的修缮和村环境卫生的改变,民兵工作怎样保持先进……这几天需要研究的工作太多。山里的夜晚寂静又寒冷,午夜时分,村干部、民兵干部们还没有散会的意思。

郑九天的妻子李玉叶无奈地:“多年来,他们都这样,白天带着群众干活,晚上碰头研究工作,他们是‘铁人’,‘铁人’也会累倒呀……”

当天晚上,王国鼎他们也住在虎头山。临睡前,李玉叶给大家烧了一顿夜饭,是干菜面条。大概是饿了,也可能是多年没有吃到正宗的农家饭了,王国鼎一连吃了两大碗。

第二天上午,村委会主任刘大鹏给王国鼎送来了一些资料。都是报纸上关于好书记郑九天的报道。王国鼎翻着看了看,他把目光锁定在下面一些句子上。

一个普通村干部为何让全村群众如此牵挂?笔者从不同的采访对象中找到相同的答案:“他的心里唯有群众!”

——84岁的刘兴发,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郑九天的一心为公,关心群众无人不服,一件事很能明问题。郑九天当年从部队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