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人赃并获(2/3)

圣明啊,在陛下慧眼如炬,明察秋毫之下,儿臣奉旨捉拿钦犯,如今幸不辱命,若非陛下平时……”

弘治皇帝一挥手:“朕愚钝得很,否则岂会酿成此祸。追回了多少的赃物?”

“还在清点。”方继藩讨了个没趣,这仿佛是他溜须拍马的事业上一个重大的挫折和抹不去的污点,令他心里不禁生出了疙瘩,看来还要努力啊。

“只是……儿臣以为,只怕能追回七八成的钱款,就已不错了。”

弘治皇帝点头:“你如何看?”

“儿臣这里,有一个退赃的章程,恳请陛下过目。”方继藩早有准备,从袖里取出了一份章程,紧接着转交给了宦官,宦官送上去。

弘治皇帝低头一看,心顿时凉了半截。

方继藩则是道:“既然赃款不能足额退回,儿臣的建议是,但凡是三十两以下的,统统足额退回;三十两至一百两的,则退八成,百两至千两的,则为七成,在此之上,则为六成。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章程,具体的实施,还需看赃款的清点,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一下子,殿中百官顿时哗然起来。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投入,都在千两之上,这岂不意味着,他们只能退回六成?

亏了,亏血本了。

弘治皇帝也皱眉,拿不定主意。

方继藩道:“陛下,投入三十两银子的人,势必家贫,平时大多都在京里务工,他们被钦犯所蒙蔽,自也是利益熏心,想来他们凑出来的银子,都是家中辛辛苦苦积攒了不知多久的财富,这是他们的棺材本,朝廷怎么忍心截留他们的钱财呢?而三十两之上的,则勉强已经过了温饱了,退给他们的赃款,虽是少了一些,可毕竟大部分退回了,他们家里略有一些财富,倒也不至因为少了两成的银子,家里便要遭什么困难。所以儿臣以为,这是合理的。投入了百两银子之上的人,也是如此。至于能投入千两银子以上的,他们大多家中殷实,家中且富且贵,哪怕是不退回赃物,也照样能锦衣玉食,生活不会受什么影响,退还六成,儿臣也以为,这是理所应当。”

弘治皇帝心里想,这样说来,朕的两百万两银子,最终只剩下了一百二十万两?

八十万两没了?

其他百官,之前的欢喜之色已经消失了,甚至有人开始痛心疾首。

张家兄弟,更是几乎要昏厥过去。

方继藩这时道:“王学士,也十分赞同儿臣的章程。”

此言一出,原本还想发几句牢骚的人,顿时住口了。

却见王不仕面带笑容,依然还是镇定自若之态,仿佛他的五百万两银子,只退回了三百万两,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一般。

可人家血亏了两百万两的人,尚且倡议此事,其他人,反而也就不好多口了。

弘治皇帝感到心刺刺的痛,但终究还是叹了口气道:“的确,此法是最稳妥的,哎……以后朝廷定要引以为戒,就这么办吧,朕准了。”

孰轻孰重,弘治皇帝是拎的清的。

虽然心疼。

可渐渐冷静细思,方才发现方继藩此举实是巧妙。

自己这个女婿……人人都说他贪婪无度,可在朕看来,却也是心系百姓的。

当然……唯一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好像方继藩本身就是局外人,反正他又没投钱进如意钱庄,更没有什么损失。

方继藩和王不仕便道:“陛下鸿恩浩荡,爱民如子,臣等佩服。”

那刘健、谢迁和李东阳三人,亦是面露赞许之色,若当真如此处置,那么只要消息传出去,只怕今日,整个京师就会彻底的稳定下来。

这是谋国之策,方继藩这狗一样的东西,偶尔做一件好事,真的很让人感动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