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二:未雨节绸缪(1/4)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乏味,甚至腻味。

每天的早上一睁开眼,先喝一小碗稀烂的糊糊,有时么还能吃点昨天傍晚吃剩的兔子r等等野味,然后跟着阿备、阿雍两个家伙扛着农具一起去田里锄草,大家有说有笑的,当然今天例外,阿备带着那个叫阿雍的家伙去城里卖草鞋和草席去了、顺便将买些盐巴等物。

真不敢相信他来这个村子仅仅只有短短一个多月,而且刚来的时候,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就是话都不太会说,旁人唯一能听懂的只有一个字,而且是在他半昏懵懵懂懂时候,所以……

又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夏天,他在田里捣鼓了几乎一整天。

临近黄昏休息时,阿备竟然回来了,他大大咧咧走到田梗边对拿着锄头还在田里奋战的他说:“小武,你身体刚好,还是让我来吧?”

他现在就叫小武。

“啊,这怎么行?”他连忙说,“我现在住在备哥您家里已经是叨饶过份了,能帮备哥您干点力所能及的我也觉得心安些。”

“看你说的,”阿备身边如影子般时常出没的那个叫阿雍的男子笑嘻嘻说,“你个富贵人家子弟小胳膊小的,就那点气力能干点啥?阿备只要一个上午干的就够你干好几天的了,才不在乎你这点哪!”

“我……”

支吾无语,这让他很尴尬,可这个叫阿雍的说的是实情。

“好了,宪和,不要胡说八道!”叫阿备的男子喝阻道,然后望着他说:“小武,是这样的,今天乘着去城里我顺道去了趟衙门见了我师兄,跟我师兄说过你的事。你以前没干过农活儿、手皮嫩力气小得很,不过还好,你能书写,我师兄同意见见你。搞不好能提拔你个馆职呢!”

宪和,这就是那个叫阿雍家伙的表字,而阿备口口声声的师兄是涿县的县令是个辽西令支人,听说原先是辽西郡门下书佐,长相很是英武不凡、大嗓门,记忆力很好、口才也好,结果当时的辽西太守侯某人一高兴竟将自个儿许多个女儿中一个许配给他。同时这位岳丈老泰山还拉下老脸书信一份交给这位如今的涿县令让他跑到涿郡涿县来找天下名儒卢植卢老大人求学。

所以才与同样是跟随卢老大人学经书六艺的阿备有所交情。至于阿备,之所以能跟着卢老大人,无他,不过是因为同为涿县同乡,又是中山靖王之后,当今光和皇帝宗族同辈子弟,卢老头儿多少卖点情面。不过呢……其实阿备是沾了他同族兄弟刘德然老爹刘元起的光,那家伙是本村的富户地主,也是中山靖王之后,按辈分是当今皇帝的叔叔。

不过最重要的是能出得起束修,加之刘德然他家老爷子对阿备印象很好,结果当阿备十五岁时干脆倒贴了一份子,让阿备跟着他儿子一起去卢老大人府上学习经义。为此老爷子婆娘没少数落他老头儿,怪她老头老用自个儿家的钱去贴外人。

不管怎么说,从小便没父亲靠母亲卖草鞋、织席和同族富户贴济长大的阿备总算是能跟卢老大人有了交情,也因缘际会跟目下这位涿县父母有了瓜葛,据说他们关系很不错。后来卢老大人应朝廷之命徵博士,又出补九江太守,一干弟子遂四散离去。

提到这个师兄啊,阿备总是尊敬有加,外加一丝丝流在脸上清晰可辨的羡慕。

能跟着县令多少有个奔头,小武向阿备拱手作揖说:“那我多谢您了,玄德哥!”

“哦对了,虽然你本来有姓,但目下你已失忆,但有名无姓到底不妥。阿备的姓乃国姓,不可擅用,”阿雍又嘴说,“若是你不嫌弃,你先算我弟弟,跟我姓吧?”

所以他就叫简武。

简家原先是邻村的富户,两村田亩地界相邻,后来因为他们村子老是被乌丸人搅扰,简家怕事,干脆在前些年搬到刘村来。只可惜迁土之事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