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恐怖黄氏(2/3)
黄家嫡脉、主干后继无人又如何,可我黄氏有十分辉煌的过去;而黄琬今年四十三岁,再活二十年,足以支撑起一片绿荫供子侄晚辈成长。
可魏越不这么看,黄琬也不这么看,黄琬真的看轻魏越,又何必如此着急的拉魏越当女婿?
固然,黄氏底蕴丰厚到令人恐怖,黄琬的人脉庞大到令人发指,可黄氏一族就一个黄琬,黄琬一旦遇到意外,整个黄氏就彻底失去了出头的机会。
黄氏,如今缺少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黄忠、黄盖、黄承彦都不行,因为受限于性格、志向和态度,成长起来不利于黄氏……准确来说是黄琬一脉的优势地位。
既然已成翁婿,黄琬口中也不再称呼卢植为子干兄,以老贼称呼,忿忿不平道:“扬祖可知为何张温再三拒绝张举?这就因老贼向张温举荐其门人公孙瓒。”
“朝中商议平叛凉州一事时,南匈奴连年出兵而民怨沸腾兵力疲敝,故而要在乌桓、鲜卑之中选一部义从出征。乌桓丘力居能征善战精擅汉学,朝中却弃之不用,扬祖可知为何?”
魏越摇头,脸色不自然:“小婿在北郊闲居,如何能知?”
见魏越神色,黄琬心中了然又加了一把火:“皇甫嵩请朝中招募三千乌桓骑士以助战,而北军中侯邹靖上书,说乌桓人弱,应该招募鲜卑。此事朝中不决,令四府共议。大将军府认为邹靖久居边塞,熟知内情。就依邹靖所书,改募鲜卑轻骑五千,二月中旬,这五千轻骑就能抵京。”
魏越嘴角抽了抽:“又是卢植的用意?鲜卑众多而强,乌桓人寡而力弱,此边地人皆知之事。难道就因如此简单的原因,改募鲜卑?”
黄琬点头,神色郑重:“幽州边防需要乌桓牵制鲜卑,征战凉州必有损伤,损鲜卑人力,利于幽州边防。”
魏越轻哼一声,扭头看黄盖:“盖叔如何看?”
黄盖微微愣神,见黄琬也看过来,迟疑片刻道:“应该与公孙瓒有关联,我在南阳时,也听闻公孙瓒力压鲜卑,颇有名望。”
魏越听了点头:“我与盖叔看法一致,我与渔阳张举、张纯、乌桓大人丘力居交好,与鲜卑、公孙瓒并无交流。河北鏖战之际,赵国黄巾军大渠帅公孙勉死于我手,此人应该与公孙瓒有亲,或许当年也曾在涿郡听过卢植讲学。”
又扭头看黄琬,也准备给黄琬烧一把火:“泰山大人有所不知,征募义从非是邹靖所言那般强弱分明。”
“哦,其中有何说法?”
“边塞多杂胡,乌桓势大名高则投乌桓,鲜卑势大则为鲜卑。乌桓大人丘力居非久居人下者,为朝廷征伐、立功,他日也有封王之望。故而,此人求战心切,一来是夙愿王位,第二就是乌桓威望。为朝廷征伐会有折损,然而会有杂胡、俘虏补充及朝廷扶助;若留在本地,因灾害饥饿,或争斗,或部众离散、逃亡,自会折损人口。”
“所谓的借刀杀人,损耗鲜卑人口之计纯属一厢情愿。边塞杂胡,只会觉得鲜卑势大这才会令朝廷委以重任,体会不到朝廷的深远用意。故而鲜卑出兵五千骑,眨眼间可聚万余帐杂胡,甚至零散乌桓小部也会易帜自号鲜卑。”
魏越神色严峻:“依小婿看,公孙瓒率鲜卑义从出发之际,就是三部乌桓作乱之时!”
黄琬脸色难看,也是严峻:“扬祖所言当真?”
“岂敢欺诈泰山大人,朝廷募鲜卑而不顾乌桓,乌桓三部日益惆敝、衰落,还不如掀起兵戈争杀一番。朝廷说鲜卑人强而征募鲜卑,那乌桓自不会忍让,会用弓马证明朝廷中人眼瞎。自乌桓归汉为朝廷戍边几乎有四百年之久,我只闻长水校尉营有乌桓骑士,未曾闻有鲜卑骑士!”
魏越说着闭上眼睛:“以小婿对丘力居为人颇为了解,此人桀骜孤高,乃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