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避难(2/3)

会以袁氏为尊。

汝南袁氏基本盘在汝南郡北部的汝阳,汝阳紧挨着陈国;陈郡袁氏在陈国北部的扶乐,与汝阳相距……二百里距离而已。陈郡袁氏,类似于汝南袁氏的影分身,是一道预防灭族的保险,是汝南袁氏破门之后重新崛起的底气所在。

袁氏布局深远是十足的老狐狸,王允带着王氏一族跟袁氏合作,又能占到多少便宜?就如这次,王允就是拿命在混资历、攒威望……魏越突然觉得蔡邕非常幸运,什么风险也不冒,躲在江东谁的脸色也不看,就靠一手书法就成了海内鸿儒。起码在名望上,看起来蔡邕对士族有着非比寻常的号召力。

蔡邕睡在家里就能拥有并不断增长的号召力,对王允来说却要拿命去换,王允的心情应该不怎么平静。

袁氏是老狐狸,难道王允就傻乎乎的会在袁氏指挥下冒险?那么如此一来,今天‘着装粗鄙’仅有一名亲随护卫,又是在大雪之后行路艰难来北郊找他的王凌……这用意就值得推敲,应该不仅仅是来寻他庇护的。

身着素白衣袍,魏越从侧门进入待客后堂,拐过屏风见王凌穿着粗麻旧衣在壁炉旁缩成一团,双手抱着木碗喝着缓缓喝着什么。

魏越几步来到壁炉旁也蹲下盘坐解下裹头青巾,准备将头发烘干;王凌扭头打量魏越,见魏越扭头看他神色平淡如旧,王凌倍感委屈,张张口只是一叹,眼睛发酸,只吐出二字:“扬祖……”

“唉……”

也跟着王凌一叹,魏越扭头看壁炉中火焰:“如今到了何种地步?”

“中山人,侍中张钧已死狱中。”

王凌语气缓慢、沉重:“太平道造逆之初,张钧上奏面陈天子十常侍之罪,将太平道造逆之罪皆推诿于十常侍,欲杀十常侍以谢天下。”

当时吓得张让、赵忠等人魂飞魄散,担心皇帝被张钧说动,做出景帝杀晁错之类于事无补的事情来,纷纷向皇帝请罪。然而皇帝并没有听从张钧的建议,只是安抚十常侍,并骂张钧是狂徒。

“然后呢?”

“然后……呵呵,自二月时就清查与太平道有染官吏、军士、百姓,令误信太平道者与之脱离。八月各地黄巾军颓败,太平道书信多有缴获,朝廷又以廷尉、侍御史追究与张角私通者。伯父以侍御史调豫州刺史,也依诏稽查境内通贼者。”

王凌呵呵冷笑,扭头看魏越侧脸,见他不为所动继续说:“搜得张让门客通贼文书,而京中也在追查通贼者……不说张让之事,却说张钧通贼并收掠狱中。前几日诏令伯父回京,前日张钧死于狱中。崔公遣人来报,让我兄弟几人早做准备。”

魏越沉默之际,杜氏端来热茶,魏越接住放在一旁,对王凌挤出笑容:“对此事,王兄如何看?好事,还是坏事?”

“是好是坏我也不知……十常侍擅权乱政,颠倒黑白无人能制,我兄三人不愿离京避祸令家门蒙羞,就强令家仆携我来扬祖这里避祸。”

王凌说着搓搓脸,对魏越露出难看笑容,恨恨道:“可笑我信袁氏,值此奸邪乱世之际,竟垂眉侧观,大失我心!”

“王兄终究是王兄,又非袁兄。即便是袁兄,袁氏五世显贵岂是无谋、莽撞之辈?”

魏越端起茶碗吹着,顿了顿道:“依我看,这倒是好事。”

袁家的四世三公,是不包括袁基、袁绍、袁术这一代,这兄弟三人不中年夭折,怎么也能混个三公当当。别说二十年,十年后就能改称呼为五世三公。魏越在京中待得越久,越感觉到袁氏的可怕,游侠之尊袁绍,气侠之尊袁术,两个人显名于世,是引领舆论的风云人物。可他二人的兄长袁基在袁氏资源下步履稳健,已是两千石清贵重职,远远领先袁绍、袁术。

魏越只听说过袁绍、袁术之间闹情绪,彼此相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