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谁为虎狼(2/3)
烛燃烧有一点烟尘,使得寝室内烛火看起来都带着光晕。
而曹氏合上手中书册,翻开一枚金杯,又拿起小桌上银色酒壶倒酒,扭头看魏越:“魏先生似乎也知佛经奥义?”
“姐姐为何如此说?”
魏越扭头四处看着,夜中如此明晃晃的生活,唤醒了他心中沉睡已久的思念。光照如此充足,不留一点阴暗,满目光明让他对往昔怀念不已,不由多扭头打量了几眼。
曹氏能预见魏越的不适应,可魏越的确表现出了左右张望的不适应感,可流露出的情绪并非惊叹感慨,或者是难以释怀之类的情绪,甚至没有任何‘新奇’的情绪流露,流露出的反而是一种让曹氏一时看不明白的情绪。
她端起金酒杯小饮一口,又仰头饮尽动作爽利,握着酒杯斜眼看魏越:“听仁弟说的,说魏先生曾开口,讲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语。万物皆有佛性,人虽有善恶之分,善恶之人皆有佛性。”
魏越呵呵笑笑,脱了木履上木榻,他这个位置正好对着窗户,夜中无风但也寒冷。
他从随手提来的小木箱中取出香炉,点燃一团搓好的香团放入香炉中,又陆续加入几片压好的香饼,淡淡馨香从炉中散逸而出,曹氏闭目细细品嗅,露出微笑:“魏先生造诣颇深,能与魏先生谈论佛法,乃妾身之幸。”
“让姐姐见笑了,此前一直寄居吴郡,江南之地鲜有懂佛学之人,倒是江北徐州人口稠密,有几座佛寺传颂佛法。”
魏越说着接住曹氏推来的金酒杯,柔声讲述:“好在蔡师交游广泛,往来之人有精擅佛学者,与蔡师多有讨论。这制香之术,就是那时跟人学习的。”
自古以来进行祭祀活动,也就是沐浴、斋戒而已,说到底围绕着‘洁身’,焚香这个传统是佛教带来的。焚香有凝神之效,故而有的人反对佛学,却不反对焚香。
而魏越综合此世、前世所学,也喜欢焚香,对于制香他也有自己的独特技艺、配方。
他双手接住金酒杯,曹氏见举起酒杯,以轻柔语气道:“此香平和,数息之内凝神安心,当真好香呀。”
见她都示意了,魏越也就跟着饮下这杯口感清甜的米酒,曹氏目光落在空空的酒杯上笑意更甚,双手托起银酒壶给彼此斟酒,问:“妾身搜集佛经甚多,未尝听闻有人提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语。此语甚妙,为何先生能明悟此语,又不齿其理?”
淡淡馨香下,魏越斜眼看一眼窗外被照的明煌煌的雪花,笑道:“万物有佛性,故善人有,恶人也该有。根据佛经所言,佛有大慈悲,故不会因人恶而弃之,杀千百万人,恶人依旧有佛性,自然有得大解脱,往生极乐成佛的机会。”
“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语,是魏某契合佛理所得之语,非是魏某参悟佛理所得。”
魏越说到这里停顿下来,曹氏细细品鉴其中的不同;如果按照魏越所说,前者是魏越自己对佛学的总结,后者则是一个佛子参悟佛理所得的至理。的确是至理,因为这八个字深深契合佛理根本‘万物有佛性,佛不因善恶而偏颇’。
区别也简单,前者魏越是以一种点评态度去面对佛学,与佛之间是对等的;而后者不言而喻,是下位者求学态度,得到的一切感悟都是佛的,那么明明是自己参悟的,可参悟的是佛,那参悟所得就是对佛的补充、延伸。
曹氏端起酒杯,问:“那先生如何看?”
“不管他佛性如何,也不论屠夫是否成佛,其所造罪孽不能就此抹除。犯禁乱法之辈,该以法制之,即便成佛,也该受法。”
魏越说着也端起酒杯,努嘴做笑:“就此事,我曾与江边老翁辩论,老翁笑我呆愚。若能成佛,凶恶之人手握屠刀,用时拿起,不用时放下做向佛之人;不用时放下屠刀是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