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斩首战术(2/3)

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虚虚实实迷惑自己人,也能诓住公孙勉;但宰杀马匹,将一切转机寄托在郭典身上,这让向来追求主动权的魏越十分不满。

魏越也有自己的观点,再三重述一个重要因素:“我军只有两日储备,节省军粮可延期到七日。然,三日后军士会因少粮而困乏,不耐战;届时贼军识破我军虚实,或试探进攻,恐怕会暴露实情。将军,军士饥馑,有十成战力也难使出五成!”

连续饿着肚子几天,血糖降低,不仅缺乏爆发力,耐力也会下降,恢复体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激烈对抗的战场上,这些都是致命的因素;而无法在气势上压住低训练、低纪律的黄巾军,那黄巾军将越战越勇,压着官军打。

一旦气势衰减,就很难翻身了。

何况,因饥饿而战败,士卒的怨气会集中在宗员与魏越身上,战况失利时军士也有充足的理由逃避战争,甚至会在战斗中以实际行动报复宗员、魏越。

饥饿是军队最大的敌人,宗员也不愿自陷绝地,现在他们还有一搏之力,若不拼搏一次试试运气,别说魏越不甘心,他也不甘心。

眨着眼睛,宗员沉吟问:“那扬祖有何良策?”

“夜袭,就在今夜。”

魏越简单的回答令宗员大皱眉头,他认为魏越过于理想,虽然大雨能遮掩军队形迹,可泥泞的道路十分消耗体力,等抵达战场,有没有力气发动突然、迅猛的攻击还是一个问题。

不好直白否决,宗员道:“贼军虽多草庐,但雨水连绵,无从纵火,夜袭时难收奇效。”

黄巾军壮大的速度极快,军备自然不足,尽管有缴获官储的军帐,但远远不够;所以野战扎营,还是屯守某处,黄巾军都是以简便、易造的草庐为主。

夜间突袭只会引发对方恐慌,除非最先击杀对方首领,否则不会发生混乱;只有敌军陷入混乱,才会发生几百人大破几千人的小概率事件;而身边一望无尽的大火,火势威胁下,很少有军队能一边救火,一边作战。

夜袭佐以火攻,是一种常识,而雨后的夜,火攻会失效,本该有奇效的夜袭,也就成了一种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骚扰战。

“将军,末将的夜袭不求破敌,只求阵斩公孙勉。”

魏越缓缓吐露自己的作战目标,一名合格的将军是非常宝贵的,而优秀的将军可以说是万金难求。公孙勉就是一位优秀的统率,他能约束住求战意志旺盛、军纪又散乱的部属;假以时日,公孙勉将麾下乌合之众磨合、打造成精锐之师也不存在障碍。

只要击斩公孙勉,对面的四五万黄巾军就无法拧成一股绳,失去以为强硬领袖,这些黄巾军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有要进攻宗员立功的,也有要为公孙勉复仇的,也有要执意困守官军继续奉行公孙勉军令的,自然也有要带兵离去劫掠的,或依附其他人的。

总之,一旦公孙勉阵亡,所谓的赵国公孙勉部……将成为一团散沙,不具备任何战略威慑力。

魏越乐观估计,自己这边哪怕没有郭典、卢植的增援,也能将失去统率的黄巾军按在地上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斩首战术并不出奇,宗员细细品味这一招,的确适合于眼前形势,公孙勉统率的黄巾军有难得的谨慎作风,谨慎的敌军是非常让人讨厌的。尤其是自鸣得意的欺敌战术,面对这种敌人时,反倒成了自己的吊颈绳,其中的尴尬、恼羞只有宗员自己能体会。

可宗员还有疑虑:“公孙勉所部精锐,前去的兵马多了难收奇效,去的少了又难以奏效。就怕,冲不到其人身前。”

魏越嘴角翘起,头垂下看着帐中驱除湿气的火塘:“我营中有四十万箭,算上各营弓弩手自备箭矢,我军有六十万箭。如此多的箭,难道还射不死公孙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