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纵火之初(2/3)

先回答:“最少五十里地,山中无路只能攀爬前行,仆以为当在明日四更、五更前后。”

贺彪摇头:“山中也不尽然无路可走,多有附近山民采药小路,虽不易携带过多军械,若让贼军找着山路轻装而来,最快二更左右便会抵达此处。”

魏越努嘴问:“入夜前不会接敌?”

贺彪又摇头:“前日我军初抵尧山时,山北就有一股贼军。若这股贼军欲图我部,想来我部何时松懈,便何时接战。”

魏越点头,嘱咐道:“既如此,即刻开始埋锅造饭,命令军士轮番休息,休养气力。”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公孙勉部非常的有耐心,尽管派出了迂回部队,但到次日天明后依旧没有任何进攻的征兆。

这让魏越不由浮躁起来,不怕敌人多,就怕敌人不按常理出牌。

昨天还能判断敌人的动作,可以适当的松懈一番,并静心等待战斗将临;可经过一日后,彻底失去对敌军的判断依据,一切都陷入未知,这种来自未知、不确定的无奈感令他格外难受。

尧山周边山势是北高南低,此时迂回山北区域的黄巾军若不在山上打出旗号,或者夜间生火,白天生烟的话,谁都无法判断他们的位置、人数。

魏越观望营外,对面山坡上的树林还没来得及采伐,这是眼前唯一的视线障碍所在。

他找来赵范,指着对面林子道:“取草两千束,铺在林中外围,能让营中火箭引燃为佳;切记不可深入林中,铺好草书后即刻归营,不可逗留。”

赵范扭头去看那片未知的密林,嘴半张着迟迟不应,却问:“魏司马,若引火后,火势向东岂不是枉费功夫?”

魏越抬头看一眼太阳初升时泛着青的天,言辞凿凿反问:“此处山风自南向北,从山口而入,至此风力四散刮向东西。引火后,风顺坡向上吹,火势焉能向东?”

见魏越竟然懂天气,赵范不由细细打量魏越,神态诧异之余更显恭敬,拱手:“喏。”

此时对面的林中,已有人在观察营垒,只是东边太阳升起阳光照入这片林地内时,潜伏此处的黄巾军哨探看不清营中虚实。

很快,赵范亲自率领二百余人背负草束而出,林中的黄巾军哨探向后撤离,林子上空飞鸟盘旋。

赵范抬头看着上空鸟群,只当是自己这些人惊起的,不由轻抿嘴唇,这两天砍了那么多树木,鲜美的鸟肉他可没少吃。

魏越也看着那群飞鸟,头也不扭吩咐道:“准备火箭齐射,最少要二百人,待赵范部归营后,连射十轮引燃草束。”

张岐拱手应下,对魏越这种行为同样持疑,问:“若引燃树木无所收获,岂不是白费了一番心血?”

两千束草,这占了营中三分之一的储备,这些干草都是从瘿陶幸苦运来的;这类草束除了切碎给牲畜拌料外,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军士取暖,除了生火外,草束可以用来搭建草庐避雨、取暖。保持军械、身体适度的干燥,是保证战斗力的前提。

草庐比营帐还要简单,一什军士搭建营帐需要进行大量的木材加工工作,而草庐就相对简单,十个人两三个时辰就能完工,能避风、避雨、避寒。缺点也十分明显,草庐十分的怕火,除非雨天,没人会傻到在自己营垒中搭建一排排的草庐。

魏越本就因黄巾军反常举动而焦躁,见张岐也如赵范一样质疑他,不由不满质问:“那依张曲长之见,此时该如何是好?”

“留着,待贼军从此处攻击时再引燃,可阻断、杀伤敌军。”

“我军利在弓弩,若烧除那片山林,敌军将无从躲避。”

魏越说着扭头去看贺彪:“你率十余骑去宗将军处,就说我部纵火烧山以逼出贼军形迹,请各营各部莫要惊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