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局势联动(2/4)

原因的话,那么黄琬私下透露军情给魏越,那么一切都顺畅起来。

面不改色之余,曹操心中警惕起来,做思考状,露笑:“今不过一时之败,尚未到穷途末路。”

黄琬抬手抚须:“孟德此言何解?”

“大将军自征伐鲜卑以来驻屯河北,董卓窃大权而独掌,遂施虐天下。”

曹操先给魏越占据河北定下一个论调,不是魏越主动弃雒阳而走,而是为了征伐鲜卑临时驻屯的河北,语气渐高:“后虽大破鲜卑,然董卓之势已成。董卓此人狡黠奸滑,以小人之举欺大将军君子之方正,此贼料定大将军秉性忠谨心怀苍生。”

说到这里,曹操语气一叹惋惜道:“果如此贼所料,大将军担心国家动荡不愿挥兵上雒与董卓交兵。故董卓陈兵雒中使大将军无法归雒秉政后,奸计得逞益发骄纵难以复制,已成社稷之祸源。为匡扶社稷,我等不得不兴义兵征讨。”

“不料如今兵势颓败,但河北大将军麾下坐拥强军五十万,若能以大义说服大将军,那么消灭董卓暴政,匡扶汉室社稷之事,指日可待!”

至于怎么败的,曹操很自然的忽视掉了。

至于董卓怎么做大掌控雒阳的,他也很自然的忽视掉了。

现在的剧本跟预期的很不一样,预期的剧本就两个,要么关东群雄撑不住,向董卓为首的雒阳朝廷表达这一切是个误会。是他们误会了董卓董公董司徒,原来国贼在河北,慷慨为国的董公自然会很大度谅解关东群雄。

然后董卓发布朝廷诏令讨伐国贼魏越,领着愿意戴罪立功的关东群雄发兵河北。

要么是董卓为代表的雒阳朝廷幡然醒悟,原来关东群雄才是正义的,可我们也是正义的,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需要坐下来讨论一下。于是让出主导位置,让关东群雄成为新的公卿。

然后关东群雄发布朝廷诏令讨伐国贼魏越,领着戴罪立功的关中、雒阳兵马进军河北。

就魏越搞出来的那套公卿集议决定国家大小事务的体系,雒阳公卿们很喜欢,关东群雄们也很喜欢,可惜的是此前关东群雄只能眼巴巴看着,现在有了靠武力竞争的机会。

当然了,皇帝肯定不喜欢。

这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政体,魏越却有全套的经验……只是相对于当个立天子,魏越更想做个坐天子。

权臣的道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曹操受限于道德、自身实力和年龄问题不敢亲自动手,魏越可没这么多的劣势。只要军事上能削平各方,魏越就敢干!

曹操很上道,黄琬很高兴,跟一个识时务的人打交道,对上位者来说一件省心省力,心情也会跟着舒适起来。

既然曹操‘自己’很清楚的‘认识’到了大局所需,黄琬也就不需要表演了。

稍作考虑状,黄琬眉目沉重:“扬祖秉性率直恩仇分明,如今情势所迫请他出兵襄助,恐怕绝非易事呀。”

“而且,近来恶毒流言不绝于市,许县上下一日数惊,若不能说动扬祖,恐怕集结于许县之兵,会分崩离析难以复聚。”

曹操也清楚这个情况,起身抱拳:“明公,操与大将军有旧,愿星夜驰往河北游说大将军。”

“好,孟德即有此心,可去准备行装。待老夫与陈王商议后,就正式委任孟德为使者。”

陈王刘宠驻军颍阴,是许县西部的屏障。

慑于陈王刘宠威名,目前胡轸及所部李蒙、王方、樊稠、张济这几路兵马只是扫荡颍阴外围的县城,就食于敌。

雒阳,南宫,兰台。

董卓亲自来到兰台,身后跟着新的尚书令王允,以及太尉马日磾。

兰台堪称浩瀚博大的书库中,一排排书架上摆着一层层竹简,这些竹简都是五百字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