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隐患何在(2/3)

宠。

后院之中美女如云不可怕,可怕的是某一个女子对魏越有过高的影响力。而美女越多,越能分薄这份影响力,不会出现后院女眷影响力盖过幕僚、功臣的事情发生。

杜氏只是一个特例而已,他们反对的不单单是杜氏,也不是魏越独宠杜氏,而是后院之中出现一个对魏越有高影响力的女人,特别是这个女人还不能生育,更为严重的刺激了幕僚们的心。

送贾诩离京后,回府后魏越询问新的大将军府长史李儒。

李儒捏须沉吟:“此事宜早不宜迟,不过侧室而已,儒稍作准备,几日内就可妥当。”

不过是多养十几个人罢了,张举的女人还不是一样养在后院?

魏越微微颔首,转而谈起了正事:“文和先生在时,处理雒都内外事项游刃有余。某终究年幼经验浅薄,往往许多迷惑之事,还未思索明白,就让文和先生信手破解。以至于雒都大变以来,各处安堵如旧,令人啧啧称奇。不知先生来府中,对今日雒都中外,有何新奇看法?”

见魏越丝毫不在意何咸遗孀伊氏、何苗长女朱氏这两起政治意义极大的婚事,李儒心中莫名感叹,果然还是让贾诩说中了。

尽管这件事情中能反映出魏越念及旧情,不嗜好沉迷渔色,没有对下属妻女奇怪的想法,骤然大富大贵之后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等等优点,可杜氏依然是个隐患。

魏越也清楚幕僚团队中的这种情绪,感觉这帮人是闲的没事做,非要自己给自己竖了个靶子要打。他又不会给杜氏放权,杜氏为害,又能害到哪里去?

李儒是贾诩推荐来的,贾诩是凉州武威名士,李儒是陇西名士,凉州全境先后叛乱,给贾诩、李儒的仕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北宫伯玉等湟中义从叛变前,李儒是教导刘辩的博士,自黄巾以来朝政风起云涌,无数机会、无数人交织在一起,造就了一个非常大的舞台,而李儒依旧是一名博士,还失去了教育皇子的资格。

明明生活在雒都中上层,可李儒却始终被排挤在外,无法加入这场精彩的盛宴。

贾诩之后,大将军府长史是一个各方关注的重要岗位,李儒想要坐稳这个位置,并取得魏越的信任,就要表现出不同于贾诩的地方。

没错,像魏越说的那样,之前贾诩当长史的时候,雒阳纷乱的政务在贾诩娴熟手腕下迅速进入重建的正轨,使得雒阳短时间内开始恢复战火创伤,雒阳的稳定局面代表着大将军府的执政能力,是目前公卿勉强有拧成一股绳的趋势,这意味着他们会支持魏越、董卓镇压地方士族叛乱。

魏越很想甩开现在的雒阳,带着自己想要的军队、技术人口、文化人口、版图资料北上。可贾诩认为现在的朝廷还可以抢救一下,现在魏越想要听一下李儒的看法。

他绝对不想做第二个董卓,他深深地研究了董卓败亡的前后,不认为与士族纠缠在一起后,自己还能笑到最后。士族就像寄生虫一样,悄悄完成渗透潜入、壮大,最后拖死你。

关东群雄起兵,导火索是桥瑁伪作三公书信,以此号召天下起兵讨伐董卓。而这个导火索爆发之前,还有一个铺垫期,所有参与讨董的诸侯,绝大多数都是雒阳政变后被董卓任命出去的,是董卓单纯的想拉拢士人而做出的努力。

为董卓提供这个建议,并列出可提拔名单的是周慎之子周毖,汝南名士伍琼(也就是伍孚)。周毖是凉州将门出身,伍琼是袁氏集团的栋梁,董卓又是在袁隗支持下以袁氏军权代理人的身份收拢了雒都兵权。

也是在袁氏支持下,董卓将朱儁、皇甫嵩、盖勋先后征入朝中解除兵权,然而兵权在手的董卓失去制衡迅速失控,他有自己的施政纲领,与袁氏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想要拉拢士族为他所用,可却落入了一张更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