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源远流长(2/3)
羌不稳。一旦再掀叛乱,大军西出平叛,只靠少府诸工、地方工官恐难以支用。说不得又要开启执金吾所掌武库,历来京中武库开启绝非好兆头,若非必要无人愿意开启。”
北军、边军、地方营陵军所需的军械由六个隶属不同的官营工坊组织负责提供,首先是隶属于少府的若卢,有二十名若卢郎分别负责,若卢的意思就是制造的兵器能比得上湛卢宝剑……
还有太仆寺管辖属于国家正式匠坊体系的考工;给皇室制作御用品的尚方;刘氏宗正直管以专门制作中大型机密弩机为主的内工;卫尉管辖以囚徒充任劳动力专门制作劳动量大,技术要求低的寺工;最后就是设立在各产铁郡国,有传统制作军械技艺基础的地方工官。
一共有六种官营匠坊组织,技术含量最高的尚方、内工被宫廷、皇族紧紧握在手里,与其他四种匠坊单位同时负责北军、边军、地方常备营陵兵的军械补充、更替。另各地设有大小不一的武库,储存着大量、大量、大量的军械,多的连负责武库的执金吾都弄不清。
以至于有的地方武库毁于战火,但废墟下依旧埋藏着能简单武装二十万大军(不含盔甲)的军械。
各种军械中消耗量最大的就是箭矢,偏偏这个小小的东西有着超乎想象的技艺要求。随便一根箭竹粘上羽毛,以火将头部烧烤碳化,就是一根最简陋的箭矢,可这种箭矢谁喜欢?
养由基的射术很出名,光力量能一箭射穿七层漆皮甲,射死晋将神射手吕(魏)锜却凭的是楚王所赠的一枚工艺上乘的箭矢。吕锜阵前射瞎楚王一只眼,楚王为复仇担心养由基射不中吕锜,就将两枚楚国最直的箭交给养由基。
魏越可以想象,善射的养由基用仓促制作的简陋竹箭上阵杀敌会闹出怎样的笑话来。
这也是他决心以制作箭矢致富的根本原因,随着战事不断升级,能大规模制作优良箭矢的工坊,无异于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至于盔甲制作,越骑旧部之中在五原时补给困难,又管制松懈,几代人下来,各家之中都有擅长制作盔甲的工匠;可现在谁敢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制作盔甲还到处兜售?
鲍鸿宽慰魏越一番,他也看好制作箭矢,京中雇佣一名长工包食宿每月三百钱左右,连同伙食算下来每天成本二十钱,难道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还制造不了五枝箭矢?箭矢制作的成本会随着数量上升而降低,一枚箭矢成本撑死五钱!
随着箭矢制造数量上升,往往会产生一些价值高昂的优品,这样优良箭矢落在神射手手中,其价值无法估量!这种箭,市面上有钱都买不到!
汉承秦制,流水线作业,三棱弩矢都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的东西。如果真是简单东西,也不会失传。
随后,魏越又咨询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他很久了,他学习律法后依旧困惑:“小吏有一事久久难解,鲍司马家学源远流长,或许能解。”
“源远流长?”
鲍鸿却对这个新词很感兴趣,微笑问:“扬祖先解本官疑问,此词何意?”
魏越稍稍一愣,笑道:“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鲍鸿面带喜色,起身蹲在一旁研墨,神情得意:“蔡大家高足夸赞鲍某家学源远流长,祝福我鲍氏家业根深枝茂,此言不可只流于鲍某一人之耳,合格告知于宗族上下。”
魏越神情为难,鲍鸿敛去喜色,一叹诉苦:“先祖虽有‘二鲍’孤直美名,家中父祖虽以两千石终老于任,然名望浅薄难以积聚。我观扬祖非常人也,故借机为子孙谋福,还望扬祖成全。”
鲍鸿的血脉谱系源于鲍叔牙,天下鲍氏都自认为鲍叔牙后裔或族裔,而鲍鸿这一脉显贵于光武时期。依附刘秀的原绿林军大将军鲍永是个有原则的人,负责治理京畿时征辟扶风兴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