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相见恨晚(2/3)

归乡治学是养名,不到一定时间是不会有人再次举荐、征辟赵戬的;现在赵戬因朋友请托之故入职当个军吏,那么欣赏赵戬的朝中大佬会直接升调赵戬到自己手下做事。

魏越心中计算着,若之前赵戬闲散时,依旧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朝中征辟;但一出来做事再拒绝的话,就有看不起对方的味道了。可能这位赵戬入职三五日内,就会收到一叠委任书。

见魏越迟疑,鲍鸿就知道百石吏的职位无法令魏越头脑发热:“扬祖,意下如何?”

“或许可为,若赵戬高升而去,我有新识好友太原王凌有意来北军历练。届时我两少年教授军士,就怕年少误事。”

魏越语气斟酌,不存在军士是否信服的问题,这是军队,用心教学就不存在纪律问题;反倒是求学**强烈的军士十分热情,如何不伤情面的婉拒反倒是个问题。

一听魏越还能拉来一个替补,鲍鸿面露喜色拍掌露笑:“好!再好不过!扬祖大可安心,尽管放手施为,再差也不过是五校垫底而已。”

魏越垂眉瞥一眼晋升书状,问:“鲍司马,游兄何在?共事以来,小吏多受游兄照拂。若来得及,小吏当宴送游兄才是。”

“这样呀……”鲍鸿面带难色,解释道:“游殷誊抄七经事毕后,才会离京回乡。七经之事关系五校各家家传,游殷完成此事后才算真正离职。”

魏越听了露笑:“游兄想的周到,估计是担心专司七经誊抄一事耽误教授《诗经》一事。”

鲍鸿笑着颔首也不出言肯定,只是挺直腰背道:“新的吏服三日内就送至扬祖处,今夜扬祖用餐就依百石吏吧。”

魏越拱手应下,起身告退,鲍鸿顺势起身送魏越出门,看魏越离去背影,不由搓搓脸,颇感晦气。

回到庭院之中,魏越研墨,默写十余份今天准备教授的国风诗歌,却被一阵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打断,抬头去看一名留着八字胡,身高八尺体形壮硕的儒服男子在门槛处脱鞋,自行入内后这男子走向书架,魏越去看时果然书架上有了三层不属于自己的书。

这人取了一册书,到另一处桌案处盘坐,往砚台中滴水,重复研墨时抬头笑看魏越:“某京兆长陵人赵戬,字叔茂。听闻足下乃陈留蔡大家门下高足?”

魏越放下笔,微微皱眉道:“曾有幸服侍蔡师身边六载,不知赵先生有何见教?”

“不敢有见教之谈,只是有些许不解之处。”

赵戬拱拱手,面带疑惑道:“近来吴郡顾雍名盖京中,袁氏兄弟争相交结。前日顾雍应袁绍所邀,随行车马不下五十,可谓是前呼后拥,万众瞩目。赵某不解,为何足下与顾雍师出同门,却不曾同行?甚至京中,只知顾雍得蔡大家真传,却无人提及足下?”

“赵先生,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与顾雍各有志向,又非并架之马何必同行同宿?”

见魏越神情不快,赵戬解释道:“顾雍以正字草书名震一时,似乎魏先生也擅长正字草书?”

“这与赵先生似乎并无关联?”

魏越冷淡反问,既然已经把草书专利让给了顾雍,魏越就不准备提及此事。

赵戬认真点头,双目盯着魏越双眸:“大有关联,魏先生可知游兄为何辞职?又可知,为何赵某会应游兄请托而来营中?”

魏越按捺住心中不快,神情平静:“此二事我皆不知也,还请赵先生不吝告知。”

“此二事实乃一事,皆关系魏先生。”赵戬抖抖袍袖正坐,缓缓道:“七经面世时,众士子感慨陈留蔡大家书法如蒙神授,游兄却说魏先生得蔡大家真传,有一手青出于蓝的行楷,而魏先生更将蔡大家所书正字称之为楷书,取天下文字楷模之义。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不过这与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