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猛将传说之始(2/3)

,盔甲防护性能过剩没有损毁,而人的躯体却已严重损伤无力再战。

这意味着身体素质十分优秀抗打击能力强的那批人,穿上黑光甲骑在重装战马上,就很难被击杀。只要马匹还能跑,这类人轻挥武器就能不断的制造杀伤……一骑当千的传说就开始了。

冲阵猛将的传说,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经南北朝混战积累,终于到了隋唐时期因重装骑兵彻底成熟,达到了武将的巅峰。

在弘农卸甲之后,整个队伍行进速度加快,失去甲胄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如冰人解冻一样,脸上的表情也都丰富起来了,而不是之前那样受盔甲、军法约束,犹如木头人一般。

经函谷道出弘农地界,进入河南尹过八关之大谷关后就算踏进了雒都西郊。

大谷关旁边就是鼎鼎有名的几阳亭,也叫做夕阳亭,是雒都西出的必经之处,也是官员出入雒都的分界点,送别送到夕阳亭已是难得情谊了。

过夕阳亭,整个队伍休息用餐后,再次启程时就彻底放松下来。

牛车上,卫仲道静静看着道路两侧远近错落的贵戚庄园不由感慨良多,也不言语只是默默看着,思索着入雒后的交际策略。

另一辆牛车上车轱辘悠悠转动,蔡琰与杜氏低声交流着什么,都是面带微笑。

队伍中,魏越扎着零碎小辫,袒露胸膛随意披着一领锦袍在马上放声高歌,右臂握着马鞭有节奏的挥动做指挥。他前后列队而行的回乡军士背负干粮、挎剑踩着整齐步点,肚皮温饱之余也兴致满满跟着他一同高歌,宣泄情绪。

这批回乡军士跟着魏越前后征战最短的也有一年,时间长的有三年,学会的声乐已不仅仅限于诗经,还有乐府之中军旅相关诗歌。

军旅歌曲多以思念乡愁为主,临战之际军营肃杀不能歌唱,进入雒阳郊区后也就不再限制这类悲伤、动摇军心的诗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一首悲伤的《十五从军征》肆意歌唱,催促着思想心切的军士腿步更快,一些情绪敏感的军士已含泪啜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马鞭在手中挥动,魏越又起了一个头,身侧军士就跟着唱这首《战城南》:“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独徘徊。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扬祖心有积怨。”

桓典听着悲怆歌声忍不住叹息,一旁同行的孟陀神情忧虑,自见识过魏越率三千骑横行战场无人敢惹以后,孟陀越发的敷衍差使,连平时的交际都兴趣乏乏,不知在思索什么。

如此厌战、悲怆的千人合唱,已引得官道北边庄园中人盼望,他们看到的只有队伍中两杆大旗,一杆白底黑字红边写着‘汉武都侯’,另一杆则是魏越独有的黑底白纹双头双尾肥遗龙图腾旗。

就连官道南河对岸的庄园中都有人闻歌声而出,远远观望这一支离开战场百战余生的队伍。

道路北,一处庄园牌匾上写着‘不其侯’,有女眷登箭塔眺望这支队伍,瞬间就认出了辨识度很高的肥遗龙战旗,更别说那明晃晃的‘汉武都侯’旗帜。

队伍后大量的战马载重被驱赶而行,队伍中骑马者寥寥无几,而鲜衣怒马者而身姿显目者唯有魏越一人。

“那人便是魏扬祖?与传言大不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