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利益选择(2/3)

暂时获得类似荀彧的影响力。

即将开战,魏越要保证部下尽可能的发挥,尽可能的避免部将因为负面情绪而导致战局不利。

魏越可没心思娇惯这些人,故魏越反问:“荀公达终究是荀氏八龙之后,我等篡夺军权本是不得已之事,若不给予荀公达相应报偿,诸君以为此事会轻易抹除?“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鞠义开口:“少君,可是应对朝中之举?”

一直沉默的是典韦,如果没人发问典韦就会一直保持沉默;鞠义相对来说就是一个存在感较强的人物,哪怕不言语,也会以直接的目光去打量每一个说话的人,让周围人无法忽视其存在。

魏越目露惊诧之色,周围人神色俱是一动,顿时就关切起来。

他们有打赢这场仗的把握,对于局势更为复杂多变的朝堂纷争却没有足够的把握,乃至是应对朝政变动的信心。正是因为面对朝堂的无力,他们才积极向魏越靠拢。

魏越停顿片刻,见诸人神色严肃起来,便笑说:“诸君,魏某自从征北路军以来,前后五载所战莫有不胜者。沙场之上未逢敌手,朝堂之上背靠丈人及蔡师,也是顺风顺水。故而,我之前才敢断言此战之后必获乡侯重爵。于情于理,黄公也该让某吃些苦头。”

黄盖闻此反倒释然,算算时间也该到给魏越降降温了。一张一弛才是正道,反正这句话在黄盖看来,是黄琬眼中的正道。魏越近些年来蹿升的太快又无法阻挡,这是一种好事,也是一种坏事,像极了当年的黄琬。

当年的黄琬在没有军功这种硬资历的情况下,凭着家世声望在弱冠之年位列五官中郎将,随后便在党锢之中一落千丈在野二十年。党锢之后的二十年,和党锢经历给了黄琬难以磨灭的记忆

鞠义见魏越承认,不由皱眉,瞥一眼周围诸人却是无语,或许另有看法只是觉得不适合说出来。

成廉则是毫不掩饰的愤怒,言辞忿忿不满:“主公为朝廷出生入死几番大战,削平大小祸患不知几何!今南匈奴形势危如累卵,我等劳心劳力于阵前不说,还要顾虑身后得失……实在令人寒心!”

凭什么要听朝廷的安排赋闲静养?凭什么建立功勋就要避嫌辞官?

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这就是先秦、两汉军功贵族生存的理念!是军功贵族,不是破落的寒门武人,更不是什么粗鄙的武夫,是军功贵族!

军功贵族,前汉初时,汉高祖与项王决战时有个小小的队官叫做申屠嘉;后跟随高祖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

孝文帝元年,选拔曾经跟随高祖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

前汉封侯的那一代人轮流当丞相,当轮到年纪最大的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为相多年,终于在景帝时期,因与晁错的矛盾而气死。

申屠嘉之后,接替丞相位置都是开国列侯以及列侯二代,这个现象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以遏制。

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对功臣最好的皇帝之一,而军功侯先后循环当丞相,也是无数军人的梦想。至于世家,如果当代军人被世家出英才,由世家治国的理念所击倒的话,也不会出现董卓、张举、公孙瓒、鞠义这样的猛人。

有功就要有赏,拿命杀敌不是为你汉家朝廷,而是为了你汉家朝廷给出的赏赐!

哪怕魏越理念上认同黄琬即将对他准备的冷藏计划,可他的部属不会认同这种世家相互妥协形成的共存理念。

当然了,黄琬的冷藏计划魏越认同归认同,却不会赞同、支持。他很清楚这种关键时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