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战后总结(2/3)
的确下马,却鲜有步行来战者,多持弓步射,企图以众胜我,却不知铠甲、弓弩远不如我军坚固、强锐。”
相对来说典韦的步军阵列损耗最低,而战果最大,敌我折损率比两支骑兵要好看的多,其中大黄弩齐射,和后续的对射中占了很大的便宜。
“匈奴部众大多惧死,这是一桩好事。”
魏越说着眨眨眼,就说:“本以为邪利逃亡左大部,然而左大部兵马未至,邪利却受美稷叛军拥立。看来,即便是王庭的叛军,也与左大部存有间隙。或许,放走邪利是个错误。”
邪利具有竞争单于宝座的正统性,若当场击杀,王庭周边的叛变匈奴部落很容易被瓦解,重新归于羌渠单于麾下。可当时在邪利与美稷城之间,魏越选择了夺取美稷,以最稳妥的方式拿下美稷。
毕竟邪利若战死美稷城外,城中守军可能坚守,也可能会开城投降,问题是魏越不想赌,就怕城中守军为邪利复仇,死战不降将极大的干扰、延误王庭整饬周边部落,可能会让王庭面对左大部叛军时出现兵力劣势这种很被动的局面。
一个战死的领袖,与一个大败之后只顾自己逃生的领袖,两者号召力差距必然是悬殊的。
所以一个逃跑的邪利,更能打击美稷守军的士气,这就是魏越放走邪利的主观条件;而客观条件则比较尴尬,骑兵重甲之余固然战斗力能有效提高,可对马匹的负担太大了,而且马匹的远距离追击能力……几乎没什么指望。
是根本追不上一心逃跑的邪利,所以没必要死追;就怕邪利逃跑时跑进美稷城自绝生路,所以魏越才特意吩咐追击时可以不恤马力,死死咬着邪利只能一心逃遁,猛烈的追击势头也能恐吓美稷守军,震慑对方不敢开城门放邪利进去。
谁都清楚当时的马力不足,故而魏越也仅仅是感慨一声而已,便环视一圈问:“此战固然大胜,拔下美稷堪称意外之喜。不知诸君如何看待此战?此战之中,可有不足、尚要改进之处?”
见没人急促开口,典韦就稍稍挪动身子,吸引视线后道:“主公战前谨慎处断,担忧匈奴叛骑死战,进而造成不必要之折损。如今看来,主公过于谨慎。故,某提议,再与叛军交锋时,全军骑乘驱驰冲杀。”
现在的匈奴很难选拔出合格的冲锋骑士,倒是能选拔出一些勇悍的近战骑兵,魏越见过匈奴骑士营的近战风采,所以对叛军的近战能力有了过度的高估。
冲骑作战,魏越这里精锐冲骑,符合魏越标准的只有那一队具装重骑,其他重甲骑兵固然有远超匈奴骑士的冲锋能力,可兵器、装备和训练上仍然有很大的不足。不说高桥马鞍这种很容易暴露的大杀器,光是马槊就足够魏越头疼的。
一杆像样的马槊最少也要花费两三年时间制作,而且成功率感人。魏越手中马槊总数不到四百杆,绝大多数是拿战马找何进、张让换来的,两匹战马换一杆马槊……如今也只有他魏越的部曲装备了如此之多的马槊,寻常军官都装备不了的骑战利器,自然不是什么路边货。
所以手中能保持一支二三百人的冲锋骑士作为决胜力量就可以了,再多实在是供养困难,也缺乏足够的装备。
冲骑之余,近战肉搏骑士组件、训练就非常容易了,战马、重甲、环首刀就能装备出一名肉搏骑兵,加以训练就能投入使用。故,典韦指挥的那五百重甲步兵,骑上战马后就能充当肉搏骑兵。
以匈奴叛骑怯于肉搏的表现,就不用过于担忧肉搏骑兵的折损,放心大胆的使用肉搏骑兵,那么魏越手中部曲的机动力、破坏力、战斗力将产生小小的质变,有极大的飞升。
典韦的提议立刻获得邓展这五名统率步兵参战的百人将认可,人人眼巴巴望着魏越,等待决定他们命运的判决。是两条腿幸苦跑路,一旦战败就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