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意想不到(2/3)

,含在口中的铜哨吹响,铜哨声调尖锐刺耳,在刺耳声调急促、轻缓不断重复中前队骑士突然向左移动,中队骑士稍稍加速向右移动,后队骑士仅仅提速就取代了前队成为全队指挥核心。

魏越、赵云、成廉三骑也发生位置变动,全队由纵队改成三排而行的大横队,魏越这三骑则排在第五排,他们三骑前面还有五骑充当对冲时的肉盾。不过魏越、成廉等人认为用上这五骑肉盾的机会不大,因为他们前面第三排全员,以及第二排部分,则是重装骑兵,装备高桥马鞍、新式马镫、马甲、明光甲的原始初代具装重骑!

隋唐时的具装重骑,是武人当道的南北朝时期全面发展而来的,而南北朝之前的三国时期,已经有了最初版本的具装重骑。三国具装重骑,与南北朝具装重骑的差别很小,就在两个方面……高桥马鞍和最新式的马镫。

魏越以为自己的具装重骑只是领先时代五十年,他严重低估了自己手中具装重骑的战术优势,这是最少领先百年的兵种、战术优势!

五十年的兵种装备技术差距,运用得当的情况下,不考虑以己方长处攻击正好被克制的对方短处,也能打出碾压性的战果来。

何况,眼前骑士对冲,典型的属于以长击短,打出这样的战果才是正常的,若打不出,问题很大是出在指挥上。

当步军阵列左翼,宋武部四百骑成功突破、穿凿当面叛军右翼骑士后,更是出现了一个极好的战机。

宋武部突破的太快,以至于叛军两翼夹击的战术环境无法达成,原本对着宋武部相向对冲企图夹击的左翼、右翼骑兵不得不面对一个惨烈、纠结又无力的结局……宋武部突破右翼而去,结果右翼、左翼的对冲速度并未降下多少,双方撞在一起,烟尘中产生误伤、混乱,就成了意想不到的战机!

当宋武部完成降速、调头、整队时,竟然发现叛军两翼纠缠在一起失去行动力后不由大喜,而呼厨泉这三百骑更是眼睁睁看着叛军两翼撞了个满怀……之所以匈奴叛军相撞没有迅速脱离对方,是因为烟尘中视线不清,相缠绕一起进一步增加了混乱,使得两翼指挥彻底失效,底层骑士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前后左右都是同袍,故而没有明显战斗目标后,又失去指挥命令,自然而然的就茫然了,队列自然就混乱了。

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呼厨泉这三百骑恰好就撞进了混乱的叛军两翼骑兵堆里,以砍杀为主匈奴骑兵更适合混战、缠斗。呼厨泉这三百骑加入,进一步增加了叛骑混乱程度,使得宋武部有了充裕时间整队,并判断最适合的战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宋武分出一个百人骑士队奔向百丈外邪利战旗,余下的则依旧组成纵队对着叛骑左边斜刺杀出。

对着叛骑左边斜刺杀出是目前最优化的攻击路线,第一是出现的援军正在叛军右边近身搏杀,若本方从右边冲杀过去,会造成误伤,同时浪费宝贵的战斗宽度;若是从叛骑左边路线杀过去,本方右臂握持兵器,正好错身而过之际对叛骑人堆造成伤害,纵队中一排排骑士如同锯齿,能打出一种层层削切叛骑人堆的战术效果来。

这样叛骑两边都遭遇攻击,会进一步增加叛骑混乱,并形成本方与援军相互呼应的局势。自然,走左边不会抢占右边援军的战斗宽度,而是自己开辟,保证攻击宽度,自然就保证了攻击、杀伤效率!

人越是堆积在一起,对外的攻击宽度和被攻击面积越不成比例;这也是魏越渐渐放弃虎步营,放弃重装步兵超长枪战术构想的原因之一……超长枪步军战术是穷人没办法才玩的事情,若自己经营好河套、并州,虽然有人口劣势,可骑兵优势将是无与伦比的!

既然有主动性更强的骑兵战术可以搞,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去玩被动的步兵战术?

步军整列北,当魏越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