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商队(2/3)

呀!”

黄盖感慨一声,魏越也是缓缓点头,的确是大事。

一个聪明的皇帝是否健康长寿,完全影响着国家平稳,谁让整个国家的上层都围绕着皇帝争权夺利?皇帝安全问题关系重大,一个喜欢出游的皇帝显然会遇到更多不可预料的意外风险。

宫廷之中规矩森严,想要对皇帝下手实在是困难;若是皇帝出宫远游,其中的机会就大了去。而且一个深宫暴毙的皇帝,与一个执意出宫旅游却意外染病而亡的皇帝,显然后者更容易被当下、后世所接受,不会遭到太多的质疑。

就在魏越一心扑在虎贲强训工作上时,庞大的商队先在北地郡举行了盛大、为期一月的集会,整个西部鲜卑诸部、东羌及部分西羌、陇西小月氏都闻讯而来。甚至更北的丁零部落也闻讯派使者前来商议经商,竞争残酷的草原上,能生存至今的部落哪怕愚昧,却也是拥有敏锐危险嗅觉的愚昧部落。

这是汉朝廷首次如此大规模的对外贸易,丝绸、漆器、铜铁器皿在诸部贵族处都是十分难得的奢侈品。

奢侈品不仅仅是用来享受的,这对塞外来说是一种珍贵资源,尤其是缺乏金属钱币,一切财富只靠牧民数量、牲畜数量来计算的塞外诸部来说,珍贵、轻便而美丽异常的奢侈品,可以替代钱。人情往来时,这类珍贵的资源更有代表意义。

某个程度上来说,若贸易过去的奢侈品稳定且数量波动不大,会产生一些神奇效应。当奢侈品成为硬通货,且各部向更远部落转售能增值时,就能通过操控贸易倾斜来遥控、平衡诸部,不使鲜卑三大部统一,继续维持内部有限而可控的斗争。

当然了,也会激发一些部落南下抄掠的决心,这种事情魏越觉得不需要自己操心。当朝中公卿能看到贸易各方面的利益后,他们自然会操心商路各方面的问题。

甚至,哪怕朝廷公卿以保守态度阻止魏越再次发动这么大规模的贸易,魏越也是可以听从的。大不了,忍耐一段时间,等这些公卿埋在废墟里后,他再搞他的事情。

另一方面,草原诸部拥有庞大的牲畜基数,这个基数支撑下,可以最低成本下获得远超汉军的战马。至于优秀战马……这是征服大宛后的大汉特产,没有大批量优异马种注入,鲜卑诸部怎么改良、诞生这类优秀战马?

汉军如今缺的就是价格不高,能普遍装备的战马,这类战马在塞外价值有限。价格再不高,一匹也能卖个十万钱、二十万钱,而一匹质量最上乘的绢才多少钱?在丝织品盛产的蜀地、两淮、江东和中原,甚至也就一条、两条马腿的价格而已。

将贸易、经济理念传播到塞外诸部只是魏越的第一步而已,还有后续的文化入侵。看看现在的匈奴,匈奴青年贵族普遍开始姓刘,只要祖上跟历代和亲的汉家公主有血缘关系,就会改个刘姓来。

单于一族也是如此,羌渠单于及其儿子年纪大了,还是匈奴名。可羌渠单于的幼弟去卑就改了氏族称号,从栾提去卑改成了刘去卑,还是带匈奴词汇的名称;于夫罗的儿子刘豹更直接,姓氏、名字一同汉化。

虽然贸易、经济、文化这些理念会让塞外诸部变得更为聪明、狡诈,不像原来那么好操纵。可只要牢牢把握住技术优势,在融合、吞并诸部后,隐患也就小了。

南北朝那样的大混乱,就是强行吞并、内迁胡部政策反噬造成的;至于当下,魏越很想赌一把,毕竟汉风远比隋唐之风要刚烈、包容,而且汉与隋唐时期的技术差距并没有代差……如果保住人口元气,说不好万王之王、上皇、天可汗的名号也会扣在自己头上。

庞大的商队在北地销售部分货物后,在独孤、呼延、离石、没鹿回四部协助下万余骑护送向匈奴王庭转移,将在今年六月匈奴大会中开始交易。这场交易,参与进来的将不仅仅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