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阴谋(四)(2/3)

时,家中父兄就多谈及小陈君。今见小陈君风采,便不能自已,让扬祖见笑了。”

顿了顿,王凌挤出笑容问:“扬祖说某日后能凌云直上,那扬祖又当如何?”

“我呀?自然是气冲牛斗,高人一头。”

魏越呵呵说着毫不谦虚,他若谦虚了,王凌反倒会嘲笑他,彼此正是少年锐气时,又新立功勋可谓是意气风发,平日言行自然张狂一点。

远处,驴车中,陈逸拢着斗篷,吐着白气:“公矩先生,魏扬祖似乎察觉了我等来意。”

襄楷抚须不语,只是神色沉重,迟疑片刻才说:“老夫听闻居庸侯与魏扬祖交情莫逆,该不是居庸侯处走漏了风声?”

陈逸摇着头,张举不是莽撞、无谋之人,没道理将这么重要的事情泄露给魏越。至于魏越泄密,陈逸几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不是他们天真,而是他们现在几乎代表着正义。

诛宦官,已经成为天下最大正义所在;哪怕这个过程充满血腥,那也是正义的。

拥立新帝,剿灭宦官群体,几乎是各地士族共同的心愿。

拒绝参与这件事情,已经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了……若转身再找朝廷告密,那就等于站到了天下士族的对立面,吸引的仇恨或许比宦官还要大。

知情、参与造反,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有保住命的可能性;若转身告密,一定会死,绝无幸免。

这就是现在的局势,政局矛盾空前的大,大的已经到了可以不顾原则,你死我活的地步。

送走王凌,魏越心中对心腹谋士越发的渴望了。

他现在可以断定,陈逸是推出来的代表人物,现在陈逸因长时间生活在平原国,对平原王较为熟悉,一门心思的想要拿皇帝的继承问题做文章。等陈逸发现平原王号召力不如想象中高的时候,或许会转头换一个人,换成皇帝的弟弟合肥侯。

或许冀州刺史王芬现在还一门心思想着冀州的政务,还未参与到这件事情中,隐居在家的曹操、许攸或许同样不知情。

但问题的关键是,陈逸还没去找黄琬,可黄琬已经知道了陈逸这伙人的谋算。这就很危险了,黄琬有充足的人脉侦探到阴谋的气息,而自己却没有相关的人脉,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知情报。

充足的人脉,能让自己提前探知到消息,进而有时间做出利于自己的投资,或规避风险;人脉需要时间积累,自己最缺的就是时间,继承黄琬的人脉……几乎没有时间沉淀,所以人脉方面的极大劣势无法弥补。

无法通过人脉提前获知变动,那么唯一能弥补这个短处的方法就是——足够老练的智囊团队。在其他人面对变局思考、犹豫之际,自己却能迅速做出利于自己的选择,这就是相对于其他人的长处。虽比不上黄琬、袁隗、何进这个层次,但也比寻常人好的太多。

今后的政变不仅仅是拥立新帝这么简单,而是复杂、紧锣密鼓爆发的连续政变,直到掀翻了桌子。

如此高烈度的政变中,太多的人握着绝对好牌,却一着不慎阴沟翻船?

自己并没有多少好牌、大牌,连阴沟翻船的资格都无,稍稍一场躲避不及的风浪,就能让自己船毁人亡。一个反应迅速、嗅觉灵敏的谋士充当舵手,能极大的规避风险,没道理,也不能再拖延了。

魏越思前想后,通过不断的排除,将这个时期合适的谋士人物列出来……请不来,也要绑架绑回来。自己用不成,也不能留给其他人用!

贾诩??

对于这个人,魏越眼馋很久了,可是很遗憾。贾诩是武威豪强出身,正统的孝廉,同时很受凉州名士阎忠的看重。这是一个自己拥有上升渠道的人,对魏越手中的渠道依附性并不强。

贾诩举孝廉为郎官,辞官返乡静养几年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