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遇伏(三)(3/3)

得可笑之极,还有一种应该如此的宿命感。

稍稍考虑后,魏越笑骂一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嘿嘿冷笑两声,魏越道:“冯芳部归路断绝,在于乌水桥周边山势低矮,叛羌步兵自然可以翻越、迂回断冯芳部后路。若是中军上前,两翼山中布兵,叛羌又如何能断我中军退路?除非,早有伏兵掩藏峻岭之中。”

从地形上来说,行军山路两侧的山坳、山沟中的确可以隐藏不少的兵力;可这类地方都不适合人畜生存,而且大队人马在荒野移动、生活的痕迹几乎是无法隐藏的。如果叛羌真有决心在原始峻岭中伏兵,估计非正常减员大的惊人。

就说那传说中的子午谷,是已经开发、走熟的道路,依旧会有很大的非自然折损,更别说未开发的原始峻岭了。

就因为这地方以山为主,当全国都修通高速时,这里却不在高速网络中。

对于叛羌伏兵于山路两侧,魏越是持怀疑态度的,没有否定这种可能性。

见张举忧虑神色浓厚,魏越话锋一转:“来中军前,我已安排后军三营布防阿阳县。即便山中有伏兵,若三五千内,中军反身挥手可灭。所虑,还在如何救援冯芳部。”

张举闻言一叹,轻轻点头:“如此也好,阿阳县不失,我军便可进可退。”

这话是决定出兵救援冯芳了,张举起身踱步片刻道:“待四更时中军进发,后军四营留三营在阿阳,余下一营接应中军,预防变故。”

眨眨眼,张举又问:“我军若被堵在开头山,右贤王部到北地后,是该抄击先零羌,还是南下接应我军?”

匈奴义从的指挥权不在张举,不在魏越,也不在右贤王于夫罗,而在匈奴军司马黄盖手里。

魏越重新衡量一下形势变动与黄盖的个性,肯定道:“孟起兄,对右贤王而言,活着的魏扬祖比数万奴隶重要。右贤王非贪鄙之人,黄司马又有大局,绝不会抛弃中军不顾。”

得到肯定的答复,张举轻轻点头眉宇戾气弥漫:“既如此,若叛羌想困死我军,张某就成全一二。我军可支撑月余,一月有余,若右贤王不来救,便是你我命数所在,莫要生怨。”

这话说的决然,完全要赌命,魏越诧异张举的拼命态度。一军主将怀了死心,这实在是不容易之极。

根据张举的态度变化,魏越也就理解了这种变化的原因。

张举有很大的财富,可他被部曲绑架了,部曲被朝廷猜忌,他本人也被猜忌。

可他有妻儿,有宗族,他与部曲都为国战死,那朝廷就没有猜忌张氏一族的必要了,反而要厚加抚恤,以示典型。

与张举相比,冯芳的表现跟内贼没什么区别。

张举要置之死地赌右贤王部的援军,可决战的区域在六盘山,魏越不清楚有没有合适的决战场地。如果因为地形限制无法扩大战果,那将无法安抚远道而来的右贤王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