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前后矛盾(2/3)

事、说话时一副风风火火急躁、粗犷的模样。

从陶谦过去各方面的信息来推断,这是一个急公好义的人物,而且胆魄不小。这样的人物监管寻常将领没问题,可若是监管董卓这一类的人物,就显得优柔了。监军要的就是狠辣、决然,对上更决然、更狠辣的董卓,陶谦若胆怯、松懈退上小半步,将无法压制董卓,会被得寸进尺的董卓吃的死死。

至于董卓,从几次简单的会面和董卓的履历来看,董卓就是那种进取心十分强烈,能见缝插针不留余地的人物。一旦反身压制住陶谦,甚至是看透陶谦的虚实,那董卓就不会在搭理陶谦这位负责监军的参军。

黄琬针对于魏越提出的孙坚不合适问题,稍稍考虑后还是倾向于张温:“孙文台秉性勇烈,且善于用兵。周荡寇乃是朝中宿将非不知兵、器量狭隘之辈,自会从善如流。想来荡寇军这一路,应该是无虞。”

见魏越神色坚定还要说什么,黄琬继续说着堵住魏越:“至于陶恭祖,此人雄武豪烈不再孙文台之下。董破虏虽秉性蛮横、自专,但近有张举牵制,远有张温、袁滂,想来此人不会过于狷狂悖逆。”

对此,魏越笑了笑:“丈人,孙坚、陶谦皆豪烈之人,然张温性软。张温手软,孙坚、陶谦又如何硬的起来?且不说这军中龌龊,此次三路尽发不留余地,可与我等预想中的二路并进一路策应大相违背。”

说着敛去笑容,神情严肃:“恐怕张温之前是不得已定下保守策略,今如狂龙出海,他想大展拳脚一战根除西州祸害。可却又谨慎中军、后军,令前后脱节,如蛇首尾不想顾,这不是自取灭亡又是什么?”

黄琬沉吟片刻,解释道:“扬祖应该知道关中不稳,如此后军不可轻调,中军更不可有失。三路大军即便有失,也不可能尽失。如今,如扬祖所见张温在拿三路兵马八万将士性命做赌。”

“不论周慎、董卓胜败如何,张举所军关系我等基业不可有失。故而我与张温一席交谈,给我军谋得了退路。”

意思很明白了,不要去管张温的事情,管好自家的三亩地就行了。

魏越听了只是微微点头:“也是,先零羌众而杂乱,纵然军势不振,我军也可全身而退。”

现在张温的计划中,武威人周慎率荡寇军深入金城、武威一带直捣叛军、湟中义从老巢;这一路看着是破敌要害,实际上是迟滞、拖延叛军主力的惑敌之招。

董卓率破虏军自老家陇西向西进剿乘势作乱的钟羌、博甫羌、且冻羌和烧当羌,光这一路作乱的诸羌部众就有近十万之数,显然不是董卓拿点兵力能平定的。张温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侧翼,董卓是剿是抚都是董卓的事情。

而张举的破羌军则北上去北地郡,去剿灭、重创这里的先零羌和杂种羌。

北地郡东侧就是河套区域,这片区域是匈奴人生养休息的地方,使得北地郡有大量零散的羌氐、匈奴、鲜卑部落,这些零散的小部落在战争动荡中融合着,形成各种杂胡。

北地郡前不久就把鲜卑大首领檀石槐的继承人和连给射死了,鲜卑联军一哄而散,现在的北地郡正处于先零羌的抄掠中。

不要看凉州叛军才将近十万人,这十万人是边章、韩遂等人能控制住的,还有大量乘乱而起准备发一笔财的羌氐部落,现在的凉州作乱的乱军、匪众没有三十万也有二十万之众。

黄琬口中的退路就是北地郡的地形,战事不顺可以向南原路撤退,也可以向东朝匈奴所在的河套撤退。因为去卑部撤军时得到大笔的奖赏,这次剿灭先零羌的战争中,或许能从匈奴那里借调到难以想象的兵力。

或许一万,或许两万,究竟能得到多少匈奴义从军队,完全要看给出的筹码有多大。如果将北地郡放开限制由匈奴人自由放牧、开垦,那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