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五路大军(2/3)

府黄琬随中军移动;再第二个是执金吾袁滂,袁滂的任务是随后军移动……一旦中军突然完蛋,在袁滂的指挥下后军便可迅速完成转移。

只要后军布防于陈仓、长安一线,有渭水运输物资,借助山水之势可以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达成最大的防御效果。

可能是因为朝廷这种过度的谨慎和输不起的压力,让胡轸、游殷等一众虎贲郎心中无底,对胜利缺乏足够的热情。

魏越也不看好张温的布兵计划,不仅仅是作战精神过于拘谨,也在于张温搞出来的平均主义。三路野战军几乎彼此规模不相上下,都是两三万的规模,面对凉州多山地势就非常的难受了。

两三万的军队规模进行决战缺乏足够的打击力度,这种情况下两支野战军合作……因为实力、官位上的平等,到底谁该听谁的?另一方面进行防守,因地势之故,往往防御据点三五千人就足够支撑到援军到来,这种情况下配备两三万人,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若让他来,三路野战军两支增强一支辅助,随时可以强弱合并以便完成战力融合。而不像现在这样,军队规模、战斗力、履历、官位几乎没什么差别的三支军队,几乎很难出现精诚团结的现象。

或许张温将事情想得过于完美,不满足于两条手臂,硬要弄出三条手臂来……张温想得太多,心中太贪了。

可魏越能有什么办法?这件事情连黄琬都无法阻止,张温如此做分明是得到了皇帝认可和支持。别说更改五路大军的结构,就连与他共事半年的虎贲郎都要四分五散了,面对现在的朝廷,他根本没有力气去纠正什么。

胡轸、游殷等虎贲郎各有升赏会由司空张温量才使用,想来胡轸、游殷少不了一个军司马的职务;其他二百石的节从虎贲怎么也能得授军侯曲长的职务,或者功曹之类四百石、六百石的军吏职务。

到了张温手里转一圈,因外在的排挤、不信任因素,以及个人意愿,胡轸等凉州虎贲郎肯定会去凉州人为主的董卓破虏军;游殷这些关中出身的虎贲,自然会留在鲍鸿指挥的后军做事。

而他魏越,要么留在张举破羌军,要么跟着黄琬回张温中军参赞军机、积累经验、人脉。

或许自己也无法争取自己的去向,留在中军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去破羌军的风险又很大……魏越甚至觉得自己无法说服黄琬放他去破羌军统兵。

带着一身酒气,魏越送虎贲郎回营休息之余,便来到了黄琬所在的城中军营。

黄琬营房外,魏越碰到了韩浩,得益于对关中人的清洗,韩浩得以晋升校尉之职。这种没有特别封号的校尉仅仅是寻常统兵校尉,没有特殊情况是没有独立指挥资格的,依旧是被指挥的身份。因含金量先天不足,这类校尉若无显着功勋,军队解散后这类校尉改为常备时或许只能当个六百石军侯,甚至是县令、各种三百石、四百石、六百石的郎。

还未走近营房,魏越就听到营房中有议论声,魏越稍稍行礼就问:“元嗣,黄公在议何事?”

韩浩还礼之际笑了笑:“营区变动之事,西桥、北桥处营垒要外迁,眉县、水寨周边营垒也要迁往成国渠以北。其后眉县、水寨防务由两营扶风兵接掌,并负责为中军建造营垒。”

魏越微微皱眉,笑道:“估计诸营将士怨气不小。成国渠北岸亭里荒芜,就连几座百姓聚落而成的寨堡都荒废了,去北岸扎营,哪比得上眉县繁华?不知,军市一事元嗣可有想法?”

军队屯驻眉县两个月的时间里,眉县的周边的百姓因叛军后撤之故,开始持续不断的向东逃亡,以至于眉县郊外彻底成了荒野。而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眉县也兴起了一座军市。

军市能为各营将士提供服务,可从事军市的人员并不多;一旦军官比例更高的中军屯驻到眉县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