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围猎(一)(2/3)

觉得魏越还是心虚,游殷两口喝完粥,抓着木碗就在粥桶中舀了一碗,支主意道:“江夏黄氏终究是名门高第,这类事情扬祖安稳好外室,想来黄公与扬祖正室也不会声张。估计,黄公在外兴许也有外室。今后扬祖持家要内外分明,自不会闹出什么纷争。”

这种外室生子的情况,最怕的反倒不是正室要闹,而是魏越偏心,过多的拿家中财富给与外室去做什么补偿。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外室转为妾室或侧室,收入家中立下嫡庶区别,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家中的资产优势和良性。

如果魏越连这点事情都混淆轻重的话,聪明有抱负的人自然不会跟随魏越,持家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天下事?

吃完粥,游殷抚着自己略略鼓起的肚皮,换了个话题:“前几日有四五支西羌小部……应该是杂种羌,越过武功防线进入樗(音楚)县、上林苑一带抄掠牛马、百姓,此事皇甫嵩已托付张举。扬祖觉得,此事我西路军会不会插手?”

上林苑在长安南边的终南山脚下,是个打猎、避暑的好地方;迁都雒阳后,西都长安的林苑之地就少了皇室狩猎,也无多少贵戚留在长安,所以长安周边的林苑都成了繁育马种、牛种的养殖基地。因为林苑的特殊性,也有流民闯进去躲避官府,开垦田地自食其力,倒也发展出一些人口规模颇大的聚落。

不在亭里编制中的村落,被称之为聚落。

凉州叛军未曾攻下坚城陈仓,又担心皇甫嵩部增援陈仓并借助陈仓一带的险峻地势将叛军挡在关中以西。故而,皇甫嵩从长安开拔迎战之际,西凉叛军留两万余人在李文侯率领下围绕陈仓立营继续封锁陈仓,并为主力留下退路。

其后韩遂率兵三万余向东在沿途扎下营垒继续保证主力的退路,只有边章、北宫伯玉率领的主力部队在陈仓与长安之间的眉县、武功对峙。

叛军围绕眉县立营,背依岐山南临渭水,以五万之众在北至美阳,南至秦岭北麓太一山之间布成星罗棋布的百里防线;皇甫嵩则在武功立营,战线不如西凉叛军长,只占据、防守交通要道。两道战线近的二十里,远的相距五十里,隔三差五就是一次侵袭、渗透战斗,期间夜袭、诈败、伏击各种小规模战术高频率出现,打到现在锐气正盛的西凉叛军已露出疲态。

随着关中夏粮即将收割,西凉叛军又发动更加猛烈的渗透战,企图破坏皇甫嵩的补给线,并劫掠财富。

现在西凉叛军一只脚踏入关中却被皇甫嵩挡住,空有庞大的兵力缺乏足够战场投放;强攻皇甫嵩防线损伤大还收获小非常的不划算,望着即将收割的关中夏粮总不能这么干瞪着,于是期望于渗透防线,以小股部队破坏关中,引发豪强怨气后……那作战态度保守的皇甫嵩,很可能让朝廷弄下去。

不得不说,皇甫嵩的防线实在是太过于恶心,摆明了要活活拖死西凉叛军。

只要在夏粮入库前保证防线稳固,那西凉叛军只能后撤,否则耗下去连跑的力气都就没了。

魏越一心跟着典韦习武,并操训自己的五百部曲,对于武功一线的事情并不关心。毕竟那是皇甫嵩坐镇的防线,这个人虽然缺少一些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但打仗本事的确不在昔日凉州三明之下。

稍稍考虑后,魏越问:“进犯上林苑之敌,约有多少?”

“千人上下,皆是西羌杂胡小部,所部少则二百余骑,多则三四百骑。要想围剿这伙杂种羌,大概需要两营骑士前后围堵,才能见奇效。否则,这伙杂种羌能翻越太一山而来,亦能翻越太一山而去。”

游殷犹豫片刻,又说出了自己的猜测:“西路军已在长安操训两月,武功一线兵马不足常有小股叛军杀入关中,不止武功一线将士埋怨我西路军,就连关中豪强、百姓也有怨言。甚至,军中将士也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