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信风折旗(一)(2/3)
选、组建班底。
军营中魏越积聚、拉拢起来的军吏如杜阳,投奔来的韩浩等人并不入黄琬眼界;起码初次见面,黄琬看不上这些人的出身、资历和成就,二三十岁的人连个孝廉都举不上,未来成就有限;如韩浩,若手段好,又怎么会被挤出军营来投奔魏越呢?
黄琬先入为主,有魏越做对比,初次见面时自然看不上这些人。或许这些人是优秀的,但配不上魏越,这些人跟魏越之间有着极大的悬差。
酸枣降军那么大的一个包袱,硬是让魏越在短短时间内解决了,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什么疏漏之处……这种慎密心思和果决心性,小一辈中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最让黄琬满意的是,酸枣降军在魏越主谋、策划下杀的人头滚滚,可魏越名声干净,一切凶恶名声都在黄盖肩上,这让黄琬十分的满意。不论魏越是用什么手段说服黄盖,这种能让黄盖主动牺牲的能力就十分的重要。
这意味着黄琬资助黄盖后,今后黄盖反噬嫡脉的可能性很低很低,黄盖在很大的可能性上会继续对嫡脉着想,而不是一心为自家着相。一个知道大局,没有被私欲蒙蔽心灵的人,自然值得投资。
魏越这种十分优异的表现,让黄琬满意的不得了,自然要注意筛选魏越的身边人,避免一些糟粕人物;同时更重要却是魏越的安全,全军败亡的情况下,负责保护天子赐下符节的魏越生还机会相对来说是最大的!
哪怕被俘,非军官,也不是重要军吏的魏越也不会受到太多为难;说的直白一点,两军打仗,魏越又不曾出谋划策,又代表天子颜面,自然安全性高。
至于魏越执掌符节,与西路军中高层军官交际时的人脉扩展,这反倒是末节,几乎西路军的各路军队都是以魏越为核心组建起来的。人脉本就属于魏越,扩无可扩,使魏越护持旌节,就是给魏越一个很高的立足点,以便魏越继续保持自己在西路军人脉圈子的核心位置。
稍稍犹豫后,魏越道“丈人,此次出兵凉州,或许有意想不到的大变化。”
黄琬愣了愣,露笑,拿出手绢擦手,垂头看着双手:“说说看,变化在哪里。”
“小婿不知,只觉得稍有不慎,我等会葬身荒野。”魏越说着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但若打赢,收获必然是很大的。”
西凉叛军,雍凉豪强,朝中黑手,合起来针对的目标只能有一个,除了皇帝外其他人没那个资格。干掉西凉叛军,皇帝的好感必然是很大的。
黄琬左手抬起抚须,右手握着玉杯,小饮一口后道:“老夫一年之内征辟为议郎,外迁青州刺史,再内迁侍中,而后旬月之内历转右扶风、将作大匠与少府。天子之恩何其厚?若不能有所作为,此世将无存身之片土。”
“扬祖护持旌节随军征发,这便是老夫留下的后手。”
这么明显不符合规矩的升迁方式换个人来,朝野早就会骂他幸进之臣;可这个人是黄琬,朝野众人嫉恨的要死,可嘴上只能说皇帝做得好,这一切都是欠黄琬的。如果现在把袁氏一族扫出朝堂,二十年后的皇帝这么对待袁绍,当时的朝野只能认为这是应该的。
按着历来的规矩,皇帝发疯,黄琬应该拒绝、辞官才对,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气节和高尚,才能证明黄氏一族依旧跟其他名门一样;可黄琬没有,皇帝换着花样升迁,黄琬全都接下了……这就是名门领袖的投名状,黄琬与皇帝之间已有了默契。
少府卿位,显然仅仅是一个过渡,黄琬表现好自然能得到想象不到的回报,对皇帝来说能征善战的将军、手段狠辣的官员都不算稀缺资源,如黄琬这类父祖萌荫的名门领袖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黄琬愿意舍弃立场帮皇帝,那皇帝能给其他官员、将军的,绝对也能给黄琬,能给黄琬的不见得会给其他人,这是独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