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边(2/3)

们两人只想大哭一场。马车里,高元与高绍全一路无言,高元把玩着自己的金鱼袋,很是沉默,高绍全知道自己二叔今日之后将会被拿入诏狱,也实在不知道怎么劝,马车嘚嘚的行在朱雀大街上,车厢里确实一片寂静。这半个时辰如同是在煎熬,高绍全几度欲言又止,高元也是若有所思,直到车窗外渐渐的传来更多的人声,高元才长长一叹,声道:“七郎,二叔这次入狱不知何时才能出来,”看到高绍全目中的焦虑,高元笑了笑道:“你叔在诏狱倒是不会受苦,我自信还有些用,陛下还是会留着我这个老臣的。”高绍全嘴张了张,想些什么,却被高元止住了,他又缓缓道:“我的安危你倒是不用记挂,只是你初入官场,二叔有些不放心,我给你几个人,你大可放心的去用一用。”高元连续报出了十个在朝官员的名字和官职,又道:“至于军中,有国公照拂,虽然总会有些事,不过二叔相信你自己也能处理。”马车此时已经缓缓的停了下来,高元知道已经到了宫城脚下,剩下的路程只能靠双腿步行了,他弹了弹衣袖,整了整衣冠又道:“以后二叔不在,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切记谨言慎行,给自己留条后路。”“是,二叔。”高绍全郑重一礼,看着高元掀开车帘,步下马车,身影渐渐模糊不可见。高绍全现在名为东宫六率参军,实则这只是个派遣,根本没有什么实职,所以他也根本没有上朝的身份,不过今日早朝之后,皇上必然会过问东宫六率事宜,他就必须在皇宫等候,递了牌子给宫城守将,宫城左金吾卫守将是个郎将,仔细打量了东宫腰牌和皇上的圣旨,又核对了相关文书,才点点头放行,马车自然是不可以再乘了,高绍全下了马车与一个仆人缓步向皇帝散朝之后批改奏折的乾清宫。本朝建立之初,京师洛阳凋敝,前朝旧宫紫微宫大部分毁于战火,直到太宗继位之后,迁都洛阳,依紫微宫旧址重新修建宫城,历太宗高宗两朝帝王兴修,近二十年,才终于有了这辉煌的宫殿,名字依然沿用前朝的紫微宫,太宗高宗两帝雄心勃勃,很想像盛世大唐一样让大周蓬勃向上。踏在青砖之上,高绍全有种穿越古今的感觉,这里曾是隋唐故宫,也曾历四代战乱,这里曾有隋文帝俯瞰下,也曾有黄巢举兵屠城,高炯、狄仁杰贤臣灿若星河,杨素、武三思这样的权臣也曾在这里傲笑下,更有如黄巢朱温这样的草莽帝王马踏宫城,每一次战乱,每一次政变都把这里的台阶染红,高绍全突然看不下去了,轻轻的闭上了双目。乾清宫是前宫,离皇帝后妃居住的后宫还有好一段距离,倒是离端门并不甚远,端门与应门中轴线两侧分列各部与内阁政事堂,统帅下精兵的枢密院也在政事堂旁,当然以高绍全的身份是不可能从端门直行御道的,他从右掖门入内,右掖门旁就是所有读书人梦想的内阁政事堂,深深的看了政事堂一眼,那曾经是父亲处理政务的地方,而高绍全自己又何尝不希望有一可以坐在那里面,成为宰执下的一朝宰相呢?沉静在无限遐思中的高绍全不知道的是,乾元殿中,皇帝又一次大发雷霆,他这一次大发雷霆不是因为辽东战事,也不是因为中原流贼势大,而是三边。平定数年的三边又出了大问题,去年冬季大旱,过了年,三边依然一片雪都没落下来,可以三边今年大旱已然成为定局,三边的百姓本就苦于连年戍边与征战,这番大旱立马让大量百姓衣食难以为继,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场大旱同样牵连到北方的辽人,辽人无耕地衣食,牛羊大量倒毙,这些凶悍的草原强盗为了生存只好大肆劫掠。平十年十二月二十二,契丹人大寇长城各口,河套失守,随后辽人又分道南下,大掠各州,一时州县被攻破者多达二十余,待得官军追着契丹人撤退的道路收复各州县的时候,整个河套等地已然一片残破,契丹人这一番劫掠让三十余万百姓瞬间成了流民,整个三边如今都已是流民遍地了。这怎能不使皇帝大发雷霆呢?先不论契丹人大肆寇边,杀灭百姓,国之耻也,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