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2/4)

事,若是现在服软了,将来反而更不好修改。

“父亲是什么意思?”宁渝先问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将决定他后面的方向。

“楚王的意思是,长痛不如短痛,战场上该下决心时就不能犹豫。”

崔万采有些欣慰,他当然明白宁忠源说这一番话所需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可是他依然坚定地成为了自家儿子的后盾。

“这件事情里面,程家和郑家牵涉地深不深?”宁渝又问道。

“程家老太公老奸巨猾的人物,此时自然不会跳出来冒然出头,程家牵涉进来的也不多。郑家不容乐观,郑先说当下先要顾全大局,不能太抠这些细节末节,反倒会误了大事”

宁渝轻轻舒了一口气,他最怕的情况都没有发生,只要程家还没有下场,这件事就不会闹得无法收拾,尽管内部有反对的意见,可是总比雍正眼下的处境强得多。

“改革一事,事关我复汉军之将来,更关系到天下黎明百姓的福祉,因此绝不能妥协,否则丢的是人心,也是将来。”

宁渝坚定说道,他先就这件事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接着低声道:“这件事情我会尽快处理好,老师不必担心,只是有一点,咱们得先把势造起来,得让下面的人都清楚,咱们现在做的事情,是有利于他们的,有了下面人的支持,很多事情就好做了。”

崔万采脸上带着几分微笑,他满意的不是宁渝的处理方式,而是他那一颗为百姓着想的心,只有心怀天下,才能成就大事,一味专注于阴谋,并不能长久。

“造势,这倒是个好主意,咱们得先把更下层的人心争取过来,将来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宁渝轻轻点头,随后道:“明天政事堂需要安排两百人吏员,人手不够可以从军中抽调,只是需要做到人人懂新的田亩政策,能够通俗易懂地将政策宣讲出来,然后再安排两千通晓粗略文字的士兵,以此分成两百队,每队十人,分别由这些吏员统领,然后深入到湖广两省的县乡,宣导田亩政策。”

“妙,实在是妙”崔万采略略思考了一番,瞬间便能明白过来,这个做法的关键之处,通过这种工作队的方式,最大的目的其实还是一点,那就是保证中枢的政策到了下面以后,不会变味。

在这个年代里,为政者最难的其实不是政策的制定,而是政策的执行,往往很多出发点好的政策,到了下面以后会变得面目全非,像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政策执行的偏移,导致民怨四起。

关键是这种政策的偏移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就好比宁渝提出的士绅一体纳粮制度,表面上看已经做到了没了漏洞,可是到了下面,很可能原来向士绅收取的赋税,会被士绅们给转移到了普通百姓的头上,到时候反倒会成为一项恶政。

宁渝微微一叹,“这种工作队的法子只能暂解一时之弊,却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这种现状将来总是需要进一步调整的,只是这中间要走的道路实在是太长了。”

崔万采见宁渝的情绪略微有些消沉,当下便微笑道:“路都是一点点走的,当年我跟你说救十人百人,救不了千人万人,可是若是没有这救十人百人之举,如何才有救千人万人之根本?你只需记得八个字即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老师倒是对我有好大的期望,只是这句话后面的意思,才是老师真正想说的吧”

宁渝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随口念道:“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虎山,我说什么也得闯一闯了”

“孩儿见过父亲”

宁渝跪在了地上,面对着上首端坐着的宁忠源,老老实实三拜九叩,无论他在外面是多么威风凛凛的大都督,可是在宁忠源的眼里,却依然还是个孩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