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所谓权势者(1/4)

对于从许都以及其他各方势力的城池散发的变得越来越有些荒唐的流言,荆州方面倒是没有给以太多的理会,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对于这种流言应付的法子,只是他们在积极的对应之外,选择了另外一种的冷处理。

许靖从先前的刘璋为益州掌控之时,便已经不怎么应付政事,虽然他并不仅仅是只有识人之明这点本事,却是因为当时的益州上下,实在是有些无力对付荆州那种骤然蓬勃发展起来的威势。

当然如今,荆州益州,已经是合二为一了,而许靖并没有在这之间迁居到襄阳,或是长安,或许是这位老先生经历了那么多地方的游荡,有了些厌烦了。

不过眼下被诸葛亮以恭敬的言辞所动,以及委任他担当刘备即将进行的称王之事的司掌之人,即便是老先生多年平静的心却也再次起了涟漪。

并不是说人老便会心死,毕竟许靖作为一代名士,已经名扬于当下,而今要是能够成为刘备从一个汉室的大将军,平常的刘氏子孙,进位为王这件大事中的参与之人,想来定然会给他许靖的当世名声带来更多的好处。

要知道,许靖虽然身处益州,可是对于天下的形势总是不会不理不问的,以刘备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势力,已然是最有机会成就帝业的诸侯了。虽然在历史上的益州刘备成就的蜀汉,由于种种的原因,并没有治史,使得三国之中,蜀国更多的事情,要比魏国和吴国更为神秘,而少了传名的那种机缘,不过这一世的荆州刘备,却是不再是一个无奈之下的草头王,早早的从荆州起家,也就是要比历史上的刘备变得更加的自信了。

自然,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以如今荆州的发展,那么多的胜利和功业,自刘备而下的荆州群臣们,当然不怕没有机会让他们的名字,去镌刻在刀笔史书之上。

而荆州这些年的发展,却也足像一种传奇,以这样的形象出现,作为刘备也是不会没有治史的兴趣的。

如今作为许靖而言,参与到安排刘备进位为王的这一场重大事情中,多少也让这位老先生心中有了些自得的,从成都到襄阳,虽然这几年中,荆州方面总是在积极的勾连着治下这些地盘的交通,而到如今,当然以此时的水平,对于幽闭益州四周的高山峻岭,再是人心齐,也不能去除,不过多少还是方便了许多的。

老先生行走在这样的近乎于登天的出蜀的山道上,倒也没有太多的为难。毕竟他此行去襄阳,便是去帮刘备登天的,这些倒是有些好意头的。

对于诸葛亮以及庞统两人的行事,从鹿门山翻转的邓瀚自然不会随意插话的,而此时的他更多的时候,倒是在自家的府中沉思着和荀彧这一趟出行过程中的言谈。

作为时下最为开明的智者,若非邓瀚的心神乃是来自后世,他实在是想好好的探问一下,荀彧的出身是否和他一样。

这却是因为荀彧,或许是无意,竟然和他提到了些政权上的分治之术,或许是他经历了太多,对于一家一姓的帝王,对于这种从前秦的时候不断承继下来的执政之道,虽然没有怀疑,却是提出了许多的疑惑。

帝权,相权,法理,儒教,如何才能合理的统一在一起,而不会让天下的百姓不再因为一人之累而承担更多的这种乱世之苦。

当然以荀彧本身的资质若是稍微的灌输一些后世的见识,想来这位先生定能创制出一套符合当下请示的体系出来,不过邓瀚此时倒是不再像以前一般,再说出些惊世之言,毕竟这世间还是不要出现太多的神异之事为妙。

故而邓瀚经过了和荀彧的鹿门山出行之后,便缩回到了自家的府中,至于窗外的那些个世俗事,此时的邓瀚却是完全的交给他能够依赖的属下们去处理。

对于人生在世的目的,邓瀚自然是在随着他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的演变,而在变化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