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人头(2/6)

了不少人南下,为了赈济钱粮之事。

等到现下,赈济的差事差不多安排妥当,也到了春耕的时候,雍正又想起清查江南积欠钱粮之事。

如此一来,早年派出的人就不够用。

雍正便命户部这边部议,酌情增派人。

进过户部部议,上了折子,请旨将分查人员从五人增至九人;协查人,从二十三从增至四十九人。

皇上已经批了折子,除了分查人选由皇上钦定之外,协查人员不足之数,则有臣下保举。

年前众人为了赈济钦差人选挤破脑袋,曹颙为了避嫌,并没有跟着搀和。

现下从赈济转为清查江南积欠钱粮,名义上是户部差事,可是从皇上增查分查官员礼部、刑部、都察院都有来看,协查人选也并不限于户部。

要知道,年前下江南的官员,总理大臣每人给养廉银三千两,分查每人银一千两,协查每人四百两。

对于低品级京官来说,这绝对既得里子、又得面子的肥差。

江南那边负责的总理大臣是户部左侍郎王玑与原委署江南江苏巡抚尹继善。

尹继善前些曰子摘了委署的帽子,实授江南江苏巡抚,署江南河道总督。

有资格保举协查人的,除了总理此事的尹王两人,就剩下户部几个堂官与十三阿哥这个掌部王爷。

听了十六阿哥的话,曹颙心里估算了下。

按照官场惯例,关于臣工保举,多是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尹继善是地方官,王玑是京官,有钦差身份,两人同为清查江南钱粮的总理大臣,尹继善不能超过王玑,多半是持平。

王玑是户部四侍郎之人,既得了差事,占了甜头,保举人数就不能超过另三位。可大家平级,也不好平白矮一头,当是相同。

几位侍郎,要减两位尚书一等。

两位尚书,要减怡亲王一等。

虽怡亲王行事谨慎,在保举朝臣方面向来不怎么参合,可该留出的缺还是要留出来。

总共需保举二十六个人头,曹颙估算一下,自己分到的人数在四个上下。

因此,曹颙点点头道:“两个没问题,再多怕是费劲了……难得有出京的差事,我想让元松出去见识见识……”

十六阿哥点头道:“他官职身份也在合得上,孚若还要提挈其他人不?若是有的话,爷向十三哥那边打声招呼也行……”

曹颙摇摇头,道:“暂时没什么人选……我还留了一个缺,尽够使了……”

说到这里,他倒是想起李孙两家。

孙家还罢,孙文成已经起复,孙礼也出仕,即便不能立时翻身,曰子也过得去。

李家那边,李煦是罪余之人,李鼐除了功名,只有孙辈在内务府当差。

只是内务府与六部到底隔得远,差事不好混在一处,要不然的话曹颙倒是真想拉扯兄弟一把。

“李家那边,我们老太太常惦记……若是李诺兄弟两个能差遣,还请十六爷照拂一二……”曹颙道。

提及这个,十六阿哥有些不耐烦,道:“难道李家只是孚若亲戚,不是爷的亲戚不是?只是他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