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二三章 八戒(1/3)

这种比例可不是贾鸿渐瞎扯的!贾鸿渐现在作为梦工厂这么一个电影、音乐娱乐公司的董事长,虽然不会经常跑好莱坞参加各种会议,但是那边卡森伯格经常把各种事儿都按时按点的发给他贾鸿渐汇报的。像是在前几天,这卡森伯格就给贾鸿渐传真过来了一份99年关于好莱坞电影市场的整体统计以及报告。

这份报告呢,本来只是作为《我是谁重制版》年度成绩汇总的一个附录而存在的,但是这东西却是很吸引贾鸿渐的兴趣首先来说1999年全年下来,平均所有好莱坞出产的电影,或者说的更加严谨一点,是美国出产的电影里面,平均下来每部是5500万美元左右,当然是带零头的,不过贾鸿渐就大概看一个数量级就得了,不至于说连零头都记得。

&;;//15964/5133403/&;&;投资&;/&;的三分之一的份额以上了!这些钱砸出去,那就是说明好莱坞电影其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类似宣传制胜类似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的相关学者进行,然后研究出来的也挺惊人的一个片子的票房实际上跟影评的好坏没太多,哪怕影评家都说这个电影烂。可是他实际上票房不一定烂。真正票房跟影评相关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影评越少的片子票房越烂!

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就跟后世大陆的娱乐圈儿一样,明星不怕别人骂,不怕别人,关键在于得有人!就像是后世某个电视台曾经脑抽做过的策划一样,明明是海选真人秀选出来的冠军,结果人家电视台的把这冠军给送到去进修了一年,好像表面上是让冠军学习更好的音乐知识什么的,可是这一年过去了谁还记得他是谁啊?然后过了一年进修回来了之后,这冠军猛然发现谁都不认识他了!当时就泪奔了好么!

所以。娱乐产业实际上就是一个注意力经济。不管看好或者看差,不管是审美还是审丑,关键要有人气!如果没了人气,那基本上啥都没了!有了人气。哪怕是被别人看扁。起码也有机会能够发达!

甚至。在卡森伯格发过来的统计报告里面,还有其他的内容也佐证了这一个认知北美票房去年85%的票房成绩呢,是由大概23%的电影提供的。这基本符合传说中的8020原则。也就是8成的收益由2成的产品提供。在这样的一个原则之下,电影票房其实跟前几年贾鸿渐提出来长尾理论之前的书籍销售理论很像的,当年因为书架位置是有限的,所以书店方面都倾向于让的20%的书更多的占据书架,而让不的80%的书赶紧滚蛋,然后换下一批书来拼人品找20%还赚钱的那么一批书。同样,好莱坞电影也是如此,电影院能够上映电影的数量和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大量的电影竞争之下,是没有长尾理论这么一个操作的空间的!

长尾理论那说得是什么?说得是当“书架”理论上趋近于无限的时候,商家就可以把短时间内部怎么热销的书籍留在书架上,然后时间长了以后,这种不太热销的冷门书籍也可能提供类似细水长流的效果,提供大量的利润!可是呢,电影这边上映时间是有限的,没有时间留给不知名电影来慢慢的细水长流!要么一就万众,要么刚开始没人知道,但是很快有起来然后很多人去看,否则的话这电影肯定票房就不好,因为院线还指望着赚钱呢!院线不可能说不给别的好电影上,就让这烂电影在荧幕上霸占时间吧?

所以从真正实用的角度来说,咱为了多赚钱的话,那么虽然压低成本很重要,可是同样重要的还有打开销路!而宣传营销这方面弄的效果好呢,就可以打开销路,让更多的人来看咱电影,咱就能多赚钱。如果在宣传领域花的钱少还效果好,那么不就是最好的压低成本呢还打开销路的方法么?这就有点像是厂商做产品的时候,压低成本是压低的成本而没有压低物料成本,如果压低物料成本,也就是电影压低了制作成本的话,虽然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