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八六章 少年派和唐僧?(2/3)

口渴了”,而这个情节实际上是原著里面没有的,原著就只是写了老虎以前的名字叫做“口渴”然后因为被人写成了叫“理查德帕克”,所以其实在这里,李安就已经在观众,这个主角派其实就是“口渴”就是那个“理查德帕克”老虎!

然后再电影里面漂流的过程中,李安拍的那主角都没有明显的吃人的镜头的,最多就是在之后加上了神秘的人型岛屿来暗示。可是在原著里面,写了很多主角直接吃人的场景!甚至在派漂流到了最后的时候,还有一个场景李安没有拍,但是是近乎明确的写出了派吃人的故事的说是派漂流了太久到了最后失明了,然后他躺在船上飘着飘着,居然碰到了另外一个幸存者!那个幸存者也躺在船上飘着,也快不行了。然后派的老虎跳到了对方的船上,把那个人咬死了,派最后也吃了点那个人的人肉,最后才活了下来!

原著在没有那么多各种奇妙的视觉奇观,没有各种巨大的鲸鱼、发光的水母等等一系列描述来让观众明白这个故事不现实,是暗示什么的。原著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来让读者们惊醒这可能是个暗示!可是李安把这个情节去掉了,然后加入了各种华丽的特效来进行差不多的效果。从这个点上来说,后世的李安是已经明白了视觉和特效那才是吸引观众掏钱的秘方!不然的话,如果采用特殊的拍摄技巧,比如把人和真的老虎分摄然后到一起之类的方法,来个真人真虎版的“少年派”,在没有了那么多奇妙的特效之后,这么一个电影票房还能不能到5亿美元,可能真会是一个问题。

那么在这个年代,李安来拍摄《少年派》的话会拍成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呢?可能会拍成一个视觉奇观并没有多少。更多的只是把小说本身影像化的一个电影?也许开头也会絮絮叨叨的弄上十几二十分钟?反正估计。这个电影这个年代让李安拍出来的话,可能真的不会太好看,可能到最后就会像是《穆荷兰道》这样的一个需要“攻略”才能看懂的文艺片吧。

这个年代的李安,可能不会加入那么多的伏笔和暗示来提醒观众们。那个老虎实际上就是少年派的一个求生本能。或者说就是他的“兽性”!可能就会跟原著一样。在最后面对着记者或者是保险公司船厂的职员,说出了“真实”版本的故事吃了大量的人才活下来。相对来说,就跟电影里面的人相对于第二种残酷的故事。更喜欢第一种一样,贾鸿渐相比于原著那样的故事,也更喜欢李安后来拍出来的版本。毕竟李安的版本里面,少了很多血腥的东西,甚至把很多原著上明确写的血腥场景都故意删除了,然后这样的一个“小清新”的故事,才更符合少年派电影里面说跟女朋友分离时候的那个评论“当天的清醒我记得很清楚,可是我不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离的了”。人在做了一些残忍的事儿为了生存之后,为了自己不崩溃,总是要性的忘记一些东西,然后把故事美化一下的,不是么?

美化一下,就可以把自身的凶残给描绘成了老虎,把一起上传的厨子描绘成了鬣狗,把穿着蓝白水手服的水手给描绘成了斑马,而把妈妈之类的角色描绘成了猩猩。然后一个表面小清新难以让人接受的奇幻漂流的背后,却是一个被李安严密隐藏起来的血腥的故事……

唔?跟着一群动物奇幻漂流的小清新故事……背后的血腥?自身做的坏事推到动物身上……?这怎么突然让贾鸿渐想起来了《西游记》了?没错啊!西游记里面打死妖怪什么的事儿都是孙悟空做的,孙悟空就是一个类似理查德帕克一样的暴力兽性?然后被评价为好吃懒做又好色的猪……会不会也是一个影像暗示?然后沙和尚就是老实肯干的老实人性格?最后唐僧自己就是唐僧的“高僧”性格?嘶……这么一想还听带感的有没有!

当然了,贾鸿渐不是说他突然又对《西游记》有了一种更深的解读了,他这可不是说《西游记》原著就是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