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来钱最快的项目(2/3)

去盗,但是香港则不然。

香港的人口不过就是五百万的样子,假使不加限制地向香港输入盗影碟,则他们的各种院线赖以生存的平衡就会被打破,那么电影公司生存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在这种得不到回报的情况下,自然是没有人肯再去拍电影了。

邱保华当时听到范无病的这篇高论,是颇为赞叹的,觉得跟范无病做生意真是很划算的事情,赚钱容易是一个方面,还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呢。

现在万燕公司的纯利润,一个月就在一个亿人民币以上,还是税后的,范无病的投入早就收回来的,现在就是一个赚钱器而已。但是范无病也没有傻到盲目地扩大生产,他的目光可是投到了更加适合中国用户的svcd上,也就是要尽量提高子的容错纠错能力,为盗碟片的应用扫清障碍。

邱保华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赚了个乐翻天,他的盗碟发行量可是以影碟的发行量的十倍来计算的,一个月至少在五百万张以上,一张就算是四元的利润,那也是两千万的收入了,虽然有些风险,但是对于做惯了风险生意的他来说,这点儿风险简直就不值一提。

其实他的工作真的很简单,就是从王世汉那里接母盘,然后回到自己的生产线那里去大量加工就行了,成本只有几分钱的塑料片子经过压制之后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民币,这种感觉真让邱保华感到有些自我膨胀。

范无病的理想当然要比邱保华远大多了,他现在正在筹划着制定dvd影碟发展大计呢。

dvd的初步规格是一九九四年提出来的,是娱乐业公认的新一代标准的存储技术。而且,计算业对其做出的反应也十分积极。

九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的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cd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的视频节目,并要求高于ld的图像和声音质量。要知道vcd的图像分辨率很低,单从视频姓能就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鉴于好莱坞影视集团在世界娱乐业中的影响力,硬件厂商又开始了新的努力。

与此同时,meg工作组在一九九一年开发出了meg-2压缩编码方案,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它比meg-1有高得多的压缩质量,平均压缩比约为四十分之一,但是,如果采用高分辨率,存储媒介的容量就必须更大,数据率更高,每秒钟最高近10m,而vcd只有115m。

vcd的推出,就是为了照顾现有设备和cd光盘的可使用姓,而采用了meg-1标准。若要采用meg-2标准,就必须开发容量更大的光盘和全新的读取和刻录设备,因此研制大容量光盘系统成为第一要务。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开始,以飞利浦和索尼为首的阵营,与东芝和时代华纳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了dvd规格之争,直到现在还没有分出一个胜负来。

不过范无病也知道,在美国电影和电脑商的大力敦促下,他们达成统一规格只是时间问题了。在最后的关头,索尼公司将做出重大的让步,放弃了自己的光盘结构,同意采取东芝公司的双盘对接结构,而东芝公司则相应的在数据信号的调制、处理等部分技术向拥有丰富的cd生产及开发经验的索尼妥协。

眼看着dvd开发标准即将形成,范无病怎么可能不在里面分一杯羹?虽然国内的公司有点儿弱了,但是在开发dvd影碟上面,自己的技术团队还是具有优势的,有了之前的万燕公司技术团队开发vcd影碟的先例,此时进军dvd影碟开发时顺理成章的,所等待的就是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