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大规模接收行动(2/3)

执行啊?不过想了想还是算了,这么说的话,实在有点儿没水准了。

范无病赶到自己公司在磐石建设当中的汽车制造厂之后,就发现军方的高层已经恭候多时了,这一次为了近万名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军方特意过来了两名军委委员,都是挂上将军衔儿的,算是对此事的高度重视了。

因为这事儿,范亨也特意赶了过来,他现在是中央委员,而两位军委委员同时也是中央委员,三个人倒是同级别的领导,这么接待也说得过去了。

两位上将跟范无病也是见过数次了,都没有什么隔阂,鉴于范无病跟军方已经密切合作过多次,双方都有良好的收益,他们这一次过来,还给范无病带过来一些用部队战士们在业余时间里自己做的小玩意儿,很有意思。

“这就太客气了,实在是不好意思,受之有愧啊。”范无病看着那些用弹壳制作的战争场面模拟场景,心里面还是非常喜欢的。

在将近三米见方的沙盘布景上面,全金属弹壳拼接起来的坦克,自行火炮,还有装甲车什么的星罗棋布,闪着金属光泽的士兵们,非常的生动。

“部队里面能人多啊!”范亨看了之后,也忍不住夸了一句。

对于儿子范无病一下子接收上万复转军人进入新建的汽车制造厂这件事情,范亨还是有点儿诧异的,又有点儿怀疑,很怀疑他的这种行为是否真的对汽车制造有利?

一位军委委员就说道,“部队里面能人多,闲人也多,现在又该需要精简了。”

范无病点了点头,心知对方这话倒是有缘由的,而且精简的对象主要就是陆军。

战争年代包括建国后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陆军的规模及人员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最多时有数百万人之众,这不仅意味着陆军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而且也意味着这将占去军费预算中的大部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尤其在面临的陆上威胁十分严重时,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姓和必要姓。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国内面临的来自陆上的大规模入侵的威胁已经减小,而来自海、空方面的威胁在不断增大。

海湾战争及其以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也表明,现代战争中,陆军传统的老大地位开始动摇,海空军的地位作用正直线上升,在很多情况下,已取代传统陆军成为战场的主角和决胜力量。于是,从八十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五年的百万大裁军起,在精兵合成、注重质量建军方针的指引下,陆军特别是其中的臃肿部分成为历次裁减的重点。

有数据表明,三年之内,陆军将裁减五分之一左右,开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重点要加强海、空军以及第二炮兵部队的建设,以使得三军的比例和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整体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范无病就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举为军方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自然是获得了军方上下的一致好感,尤其是军委的一帮人,对于范无病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这一批送过来的复转军人,在部队上已经经过了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了工厂之后,至少不会一头雾水,彻底抓瞎。”另一位军委委员对范无病说道。

“是吗?那可是再好不过了——”范无病对此倒是感到有些惊喜,毕竟一群完全没有接受过工厂概念的军人,和一群已经简单地接触过工厂环境,并且懂得一些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