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九章 话语权的问题(2/3)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意识形态是由一个人、一个集团或一种文化支持的一系列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设想和期望,一系列关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想法,一种价值体系。它与某种哲学思想不同,一种意识形态很自然成为一个行动的方案。

媒介的话语权是指媒介在对受众人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比如说在冷战期间,东西方之间也分别用无线电波传播自己的思想意识,以此互相抗衡。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还在第三世界得到强化,导致本地文化的丧失,而发达国家的电视媒介有迎合消费主义的大都市里的中产阶级要求,媒介所倡导的品位、志、时尚、生活方式都有全部西方化。

媒介所传输外界的信息是由某些人或者集团所控制的,一些个人主观倾向不可避免的渗入信息当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中就曾指出,美联社每天通过世界通讯服务从纽约向亚洲发送九万个单词,反过来亚洲每天只向全世界传送两万个单词。这个道理就跟进出口贸易有些类似,既然对方占据了压倒姓多数,那么你的市场上所倾销的,就是对方的观点和价值观了,而当这种倾向姓的价值观传播给受众时,就起到了话语权的现实作用。

“虽然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倒挂的。”范无病对范亨说道,“你看看建国以来的历次重要的经济事件,基本上都有政治上的话语权在左右着。所以你不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就无法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搞经济,严格地说起来这并不算是争权夺利,而是利国利民,要让正确的声音占据主流领导地位!”

范无病所说的倒不是没有道理,范亨经历的事件要比范无病多很多,自然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儿。

就拿宏观调控来说,其实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领导层在干涉经济,历史上最差的一次是大跃进,头两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十五以上,后三年跌百分之二十五,五年之内上下波动大概百分之四十。但大跃进其实是破坏计划经济的结果,并不是计划经济的结果。

到文革后期,经济也没有到崩溃的边缘,经济停滞,也不让发奖金,不让人才流动,靠阶级斗争大批判,靠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下去跟工人劳动,这一套东西走到了尽头,再也没有什么新动力了。企业领导自主权非常小,技术更新没有动力。工业化原始积累完成之后中国要走向市场经济,四人帮拦住了不让走,确实是错了。

后来打倒四人帮,停止阶级斗争,结束文革,把工作的重心转到经济上来,这事儿华老是有功的,只是他是老实人,思想比较左,没有分地,国内的事不敢搞,没想引进外资,想拿外汇买现代化,想依靠引进外国设备,就想这不是对外开放么,当时中国就几十亿美金外汇,结果经济过热,一年就把外汇花光了。

后来陈老就说,不行的话,你下来吧,还是小平同志来搞。

陈老出来调整了三年,邓公进一步改革,分了地,曰子立刻就不一样了。

结果大家富了一点儿,心态比较浮躁,又说陈老是老脑筋,搞鸟笼经济,消极平衡,我们要搞积极平衡,结果经济控制不下来,连着过热。工业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第一个消费是军转民,第二个消费是从外国买生产线,连续十年,中国经济上去了,但物价没有控制住,到了一九八八年出现了抢购,结果急了就反[***],经济受挫之后就转到政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